被父母逼婚用什么心态,父母逼婚要怎么解决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8 21:09:37

2、思维的换位思考

当我们反抗父母“逼婚”时,想到的往往是自己内心的感受,却从来没有设身处地想过父母心里的感受,这就是欠缺思维的换位思考。

因为没有站在父母角度思考问题,所以当父母催促相亲时,我们会不耐烦敷衍甚至激烈对抗。无论敷衍还是对抗,这两种行为对父母都是不尊重的,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理解他们的想法,也就无法做到公正对待。

不过,学会换位思考,并不意味着你要顺从父母,而是就算父母“逼婚”的目的不单纯,比如“出于面子、怕丢人”,你也能够理性对待和讨论,而不是一味发脾气争吵。

3、思维的自主性

《批判性思维工具》里说:“思维自主意味着坚持用合理的标准进行思考。这意味着自己要对事物进行思考而不是不加判断地接受别人的观点。”

有些人一提起相亲就觉得厌烦,这种厌烦未必是内心的真正想法,这种厌烦可能是受大众媒体的影响,因为各大公号不是宣扬“没有爱情的婚姻不长久”,就是吐槽各种奇葩相亲男女,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有些年轻人一听到父母催促自己去相亲,潜意识里就想反抗。

但实际上,我们稍微思索就能意识到相亲不一定会碰到奇葩男女,也可能会碰到一生良缘。

被父母逼婚用什么心态,父母逼婚要怎么解决(9)

所以当别人吐槽相亲时,不要盲信盲从,要亲身实践过才更有发言权,而且就算你相亲碰到过奇葩男女,也不代表下一次相亲还会碰到,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偏听偏信。

思维的公正性,会让我们认识到自我偏见以及非理性思维习惯,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三、控制思维中的社会中心倾向

社会中心是自我中心的延伸,指的是人类自然以所在的群体为中心,以自身群体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万物。

一个一线城市的女孩,受大城市晚婚晚育,女性要独立自强的观念影响,面对父母“逼婚”时,可能态度更激烈,更容易反抗父母。

而一个十八线小城市的女孩,看到周围同龄人都已结婚生子时,面对父母“逼婚”,可能就轻易服从父母,安心结婚生子。

这两种对待“逼婚”的不同态度,其实就是我们的社会中心思维在运作,从众心理影响下,我们很容易模仿我们所在群体的行为举止。

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思维中的社会中心倾向,仔细分析你所属群体对你生活的影响。然后你才能明确判断出面对父母“逼婚”时你的态度,究竟是出于群体影响,还是内心真实想法。

被父母逼婚用什么心态,父母逼婚要怎么解决(10)

只有明确这一点,你才能理性面对父母的“逼婚”,不会盲目服从,也不会一味反抗。

四、推论要以理性假设为前提,切忌过度推论

推论与假设是思维的两种成分,在《批判性思维工具》里,理查德·保罗和琳达·埃尔德指出“推论是思维的一个阶段,也是个体根据一些正确或看似正确的命题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过程。假设是我们认为理所当然是推理前提的信息,它通常是指我们先前学习过并不会质疑的知识内容,是我们信念体系的一部分。”

我们常犯的错误是:假定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并不自觉将这些信念作为假设,根据这些假设做出推论。

面对父母逼婚时,我们常冒出来的想法是“父母那一辈人往往是媒人介绍相亲结婚,没有自由恋爱,所以他们不懂爱情。”以这种想法为前提,我们自然而然推论出“因为父母不懂爱情是什么,所以他们逼婚的行为可恶又无知。不懂爱情的人凭什么劝别人走进婚姻,所以我不愿听从他们。”

被父母逼婚用什么心态,父母逼婚要怎么解决(11)

但实际上“什么是爱情”并没有固定定义,或许父母也有爱情,只是和我们想法不一样。

经过理性思考,我们会发现自己所做的推论很大程度上是受我们的个人立场与基本假设的影响。因而我们经常无法正确推断他人通过语言想要传达的意义,甚至会有过度推论的倾向。

比如我们尤其讨厌七大姑八大姨的“花式催婚”,是因为我们觉得他们的“花式催婚”里,藏得不是爱与关心,而是奚落与嘲笑。其实这种推论就是过度推论,确实某些七大姑八大姨“花式催婚”时不怀好意,但不能因此推断出所有亲戚对你婚恋状况的关心,都是居心叵测。

《批判性思维工具》里说:“我们的潜意识往往倾向于将自身察觉到的观点视为绝对正确,而总是忽视个人观点偏向性的局限。”

只有意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我们才会以理性假设为前提重建推论,从而可以多角度审视事情,由此获得更开阔的思维境界。

当我们学会用批判性思维看待父母的“逼婚”时,就不会再一味反感父母催促去相亲的行为,而是理性对待,“去或不去”都是出于理性思考,而非与父母的赌气所为。

当我们学会用批判性思维看待七大姑八大姨的“花式催婚”时,或许就不会再怒火中烧,而是一笑而过。

被父母逼婚用什么心态,父母逼婚要怎么解决(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