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金彩蓝龙青白狐皮袍
图源:故宫织绣的故事 殷安妮 第35页
三、古代汉服中的前后开衩情况 ·
从文物和其它资料看,上衣(包括通裁的袍服),中间开衩的情况……抱歉作者连一个例子也举不出来……
下装,两片裙开始,汉服中开始有了接近前后开衩的裙子。
“这种因面料重叠而产生的隐匿的开襟效果(于活动时打开),是少数民族服装形制语言的惯用方式” (张玲 那更罗衣峭窄裁 第314页)
“旋裙则承续了胡文化中开胯的结构传统,与辽、金时期流行的开胯袍有异曲同工之妙” (张玲 那更罗衣峭窄裁 第315页)
· 张玲 那更罗衣峭窄裁 · 第315页
到了明代,马面裙虽然加强了褶子,但依然接近于前后开衩。
曲水如意云罗裙 江西九江荷叶墩万黄氏明墓出土
图源:中国丝绸博物馆 2020-03-30推送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宫人穿着所展示的马面位置
四、汉服一贯的审美 ·
汉族服饰中以不露出裤子为更有礼仪等级,从曲裾到明代加摆的衣服,强调统一整体的美感。
“曲裾袍服由于阔大狭长的三角衣襟可以更大程度地包裹人体(多层缠绕),这样就形成了有效遮挡和防护 ,从而使内衣更无显露于外的可能……其应用档次、尊贵程度高于直裾袍服便不言自明了。”
(张玲 东周楚服结构风格研究 第144页)
在明代,加摆的道袍“不仅保证了运动时的松量,并且能避免露出双腿,维持庄重的仪态,这是明人在明装结构上的巧妙思维”。
(《丝绸》2016年10月,《明代道袍“摆”的结构研究》 胡晓东 周易 吴奕成 崔莎莎)
五、马面裙加摆,一次汉化的尝试 ·
古代汉族因为各种原因会与外族进行文化交流,因此,在古代汉服发展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外族风格带入。
在现代环境下,继承古代汉服,我们可以尝试把一些不怎么“汉”的款式变得更“汉韵”一些。这对现代汉服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维。
马面裙加摆就是这种思路下的尝试。在马面旁边再加一片布料,其作用类似于明代的摆,有效遮挡内衣,也使前后开衩实际被“摆”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