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俄国对这些新增地区的管理,也是一言难尽。
因为当时俄国国土面积很大,所以管理起来本就十分困难,大量占领国土之后,俄国的统治办法是让这些地区进行自治,俄国统治者只需要保证自治区的行政长官忠诚就行了。
而且,之前说过俄罗斯本土的制度其实落后于芬兰这些地区,俄罗斯人占领了芬兰之后,让芬兰自治,那么双方自然交流不到一块,这样下来差异和割裂感只会更加强烈。
地区之间毫无认同感,势必会导致矛盾的产生。不过,除此之外,俄罗斯人自身的民族主义也是日后俄罗斯和邻国不死不休的一个关键因素。
俄罗斯人这个民族在俄国里面的地位很一般,作为本土民族,无论是制度还是文化,都比不上那些被占领来的地区,在统治者的眼中,他们都只是受统治者。
甚至,在统治者看来,那些攻占得到的地区,就算叛乱也只会让俄国失去一部分领土,而若是俄罗斯本地人造反,则有可能让整个俄国颠覆。
所以离谱的事情就发生了,作为俄罗斯地区的本土民族,俄罗斯人反倒成为了被统治者压迫最深的群体。俄国的十一个民族里,俄罗斯人平均寿命最低,识字率最低,赋税最高。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直到亚历山大二世继位,为了改善国内人民文化素质低,思想发展差的现状,沙皇开始了改革,主要方面是农奴的解放。
之前被压迫最惨的俄罗斯人,在经过改革之后逐渐觉醒,开始意识到自己才是俄国的主人,那些例如芬兰等地区的人才是外来者。
就这样,这个被压迫多年的民族,一旦开始觉醒,其民族主义也开始膨胀,并开始敌视那些所谓的外族人,例如有着德意志血统的百姓。
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的代表是卡特科夫,他出版了大量极具民族主义意味的书籍,挑动了俄罗斯人的愤怒。
但是,俄罗斯人终究不是统治者,这个名曰俄罗斯的国家,其统治者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俄罗斯人,所以俄罗斯人的民族主义起初毫无作用,直到波兰起义。
1863年,波兰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这让俄国统治者懊恼不已,转而意识到这些拥有高度自治的地区应该得到管束,应该将其同化,俄罗斯人的民族主义也受到统治者的认可。
于是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再次开始,这一次,其主要目的就是整个俄国都需要统一化,一体化,纷纷向俄罗斯人看齐。
但奈何俄罗斯本地的文化发展属实不算好,过去多年的语言也是俄语,德语和法语来回切换,就连俄罗斯人的文字语言都难以做到统一,又如何要求那些自治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