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大火的电视剧《小欢喜》迎来大结局,但其中一段台词却引发一场风波。近日,中国蜂产品协会在官方微信上发公开声明,指出该剧第34集中关于“蜂胶含有激素”的台词引发业内强烈不满,将蜂胶行业推向风口浪尖,并称已“致函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请求妥善处理电视剧《小欢喜》有关蜂胶情节严重失实的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 严慧芳 实习生 谭丽婷
剧情台词引争议
中国蜂产品协会在声明中表示,最近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第34集中,有“季区长爱人得了乳腺癌,医生张主任对他们说:‘对了!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啊,不能吃含有激素的东西,比如说蜂胶之类的……’”的情节。该电视剧播出后,协会陆续接到许多业内外的咨询电话、邮件和微信,对剧中关于蜂胶含有激素的说法表示疑惑或强烈不满。声明称,“该电视剧关于蜂胶的不实情节,已经对很多观众及其连带人群产生了严重的误导,对不少相关企业蜂胶产品的销售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声明指出,《小欢喜》电视剧将蜂胶归入“饮食方面”是错误的。首先,蜂胶是国家药典中的一味法定中药;其次,2002年卫生部规定蜂胶只限用于保健食品原料(卫法监发〈2002〉51号),而不属于普通食品范围,保健食品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协会声明认为,蜂胶不含激素,剧中张主任关于蜂胶含有激素,可以导致乳腺癌之说没有科学依据。“国内外没有任何在蜂胶中检出激素的报道。我会曾于2010年组织相关蜂胶骨干企业,委托国家兴奋剂及运动营养测试研究中心对蜂胶产品含不含激素做了全面检测,检测报告编号为:2010FD049,检测结论是:‘在送检样品中未检出孕酮、雌酮、雌二醇、雌三醇、乙烯雌酚、睾丸酮,甲基睾丸酮。该产品的基质中,上述物质的检测下限是2μg/g’,证明蜂胶不含激素。”
据悉,迄今国家批准的蜂胶类保健食品达1400多个。中国蜂产品协会在声明中介绍,这些产品都通过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结果均表明:所有被批准的蜂胶类保健食品属无毒物质,不对人体构成危害。国内外也未见因服用蜂胶引发乳腺癌的案例。
蜂类产品争议已久
记者检索资料发现,这不是中国蜂产品协会第一次公开“硬刚”。早在2017年,在某档养生电视节目上,当时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将蜂王浆归入乳腺癌六大危险因素之一,中国蜂产品协会即发出声明,指责该说法造成了蜂王浆消费者恐慌,要求公开承认错误道歉等。
2014年发表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蜜蜂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蜂王浆激素论的由来与真相》指出,从2010年以来,关于“蜂王浆激素论”的议题就成为热点,一度影响蜂王浆内销市场跌幅达到40%,并在2013年出现外销总量超过内销的现象。这一趋势还蔓延到蜂蜜、蜂胶等其他蜂产品。不少医生会在临床提醒病人不要吃蜂王浆,甚至不推荐服用蜂蜜,认为其含性激素,容易增加乳腺癌等妇科癌症风险。
该文指出,2000年北京市卫生防疫站郭子侠等在对动物性保健食品性激素含量调查的同时,对市场销售的一般性动物性食品中的性激素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牛、羊肉雌二醇含量是蜂王浆的10—400倍,羊肉孕酮含量是蜂王浆500倍,牛奶睾酮含量是蜂王浆20—150倍。“蜂王浆中含有的性激素远远低于牛羊肉、鸡蛋等动物性食品”。
乳腺癌与性激素的关系,最早源于备受争议的“激素替代疗法”。记者检索资料发现,近年来关于乳腺癌和蜂王浆关系的研究不少,但结论却不尽相同。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2—2003年对南京地区9所三甲医院300名妇女开展乳腺癌与服用蜂王浆保健品等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一年的跟踪结果显示,服用蜂王浆等保健品没有对妇女乳腺癌的发生产生影响,减少服用避孕药和减少乳房疾病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生。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进行的《北京市女性乳腺癌患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采用1∶2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20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及与其相匹配的416名对照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良性乳腺疾病史、食用蜂王浆、精神心理因素是北京市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那么,蜂胶、蜂王浆到底会不会导致乳腺癌呢?对此,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主任陈前军教授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蜂王浆性激素含量高”的说法是误解。蜂王浆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丰富的维生素等,其中蛋白质约占蜂王浆干物质的50%,糖类占20%—30%,蜂王浆中性激素含量远远低于一般动物性食品。导致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长期摄取外源性雌激素。但引发乳腺癌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服用蜂王浆等产品是否会引发乳腺癌,还缺乏可靠的流行病学调查依据。
不过,陈前军教授指出,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时间较早、患乳腺疾病等乳腺癌高危人群来说,应该远离雌激素类补品,普通人群摄入也不应过度,因为超过一定量的雌激素摄入,会加重雌激素系统代谢的负担,也会增加雌激素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