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李成 读碑窠石图
但是观看北宋画家李成的《读碑窠石图》会发现,李成更喜欢将用笔提、按、扭、转全部依附在物象的形体上。笔墨紧紧围绕树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树身有圆转突起处,用笔宽厚,墨色产生由浓到淡的过度,使扭转的感觉显现出来。李成这样刻画树干,体积感更强,造型更加贴近真实物象,但是不能将线条的优雅给体现出来。王蒙将李成用笔的提、按、扭、转的形式语言改成凝练有力的书法线条的形式语言。
王蒙 煮茶图
王蒙以牺牲物象的真实性的程度来突出线条用笔和墨色层次,是有理论依据的。倪瓒在《清閟阁全集》卷九《跋画竹》中说:“图写景物曲折,能尽状其妙趣,盖我则不能;若草草点染,遗其骊黄牝牡之形色,则又非所以为图似。仆之所以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元 王蒙 具区林屋图
通过王蒙的一幅幅刻画细密的巨作来说,他的造型风格在整个元代相较于其他画家还是比较写实的,至少和倪瓒比起来要写实的多。因为虽然他是用笔墨线条造型,但是在描绘的时候还是注意到对树干结构转折的刻画,从图片中可以很明显看出树木外表在生理上的一个结构姿态,树干上每有突起的瘿结,中间的黑疤刻画,树木主干上面伸出来的副干前后左右的空间关系也得到了有效的交代,只是这些刻画得语言都是干*细线条。
王蒙 清渰垂钓图
下面再看看明代沈周的《吴门十二景》中的树木,两根竖线条,作为树*轮廓,上面点一些小混点或者横笔点,有的树木,主干用重墨一笔构成,然后在上面点几个点,或画一些细短线条作为树枝,这样一棵树就算完成了,整棵树从头到尾不超过十次用笔,不关注树枝的前后左右的空间关系,不关注树的形态与结构,造型真是太简洁了,但是线条用笔厚实老辣,树与树之间也有墨色的浓淡对比突出层次感。画家在用笔墨技法传达物象之意。明清画家基本上都继承了这种逸笔草草和率意的绘画理念,并发展“不求形似”、“不似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