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睡觉之前
刚洗完澡时,人体会稍微兴奋一些,不容易马上睡着,所以不要临睡前再去洗澡。据《睡眠医学评论》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睡觉前1小时-2个小时洗澡,可以平均加快10分钟的入睡速度,而40℃-42.5℃温度左右的水洗澡是最佳的,可以显著改善整体睡眠质量。
冬季洗澡,做好这8件事
1.洗澡水温要注意
一般来说洗澡水温以40℃左右为宜,因为人的体内温度是40℃,用这个水温洗澡最能消除疲惫。
2.洗澡时间要合适
长时间洗澡人容易疲劳,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一般淋浴10分钟~15分钟完全足够了,就算是泡澡,最好也不要超过20分钟。
3.洗前先“预热”
冬季室内和浴室温差大,建议洗澡前做好身体和浴室的“预热”。没有暖气的地方,洗澡前最好先热热身,比如原地踏步、扭腰、搓脚,并提前几分钟打开浴霸。
4.注意洗澡顺序
冬天洗热水澡,温热的水突然从头而至,会使大量血液集中到血管扩张的皮肤表面,导致心、脑等缺血。
洗澡前先用热水冲冲脚,待脚部温暖后再慢慢往身体其他部位淋水,让身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5.搓澡要适度
使劲儿用搓澡巾搓就会破坏皮肤的屏障保护层。如果洗后用手指搓皮肤能听见吱吱的声音,就说明搓洗过度了。
建议用柔软的海绵 沐浴露轻轻擦洗,只在肘部、膝盖等角质层厚的部位使用搓澡巾即可。
6.备个板凳别锁门
长时间站立洗澡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容易晕倒、滑倒。老人可以带个小板凳,站累了可以坐着洗,既省体力,又不用担心会滑倒。若自己洗澡也不要锁门,以免发生意外时影响救助。
7.换衣服要保暖
从温暖的浴室回到温度相对较低的室内,如果身上没有保暖的衣物,会使血管受冷收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要做好保暖工作,洗完澡出来时,披好浴巾,或在浴室里提前换好衣服。
8.3分钟内涂润肤乳
冬天因为气温变低后,皮肤分泌的汗液、皮脂减少,缓解冬季皮肤瘙痒,最好要在3分钟内涂抹润肤乳。此时,皮肤还处于湿润状态,表面会有些细小的水珠或蒸汽,这个时候涂抹身体乳,可以让水合作用达到最佳效果,也是滋润皮肤的最佳时机。
2个小动作让健康加倍
1.按摩头皮
每周按摩头皮1次~2次,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头皮松弛及脱发。冬天洗澡洗头时将洗发水均匀涂抹在头发上,然后轻轻按摩揉压头皮。
具体动作:
①用双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从后脑后颈凹陷处开始划圈按摩,慢慢上移至发际线,重复两次;
②双手掌心分别置于太阳穴处,轻轻旋转按摩5~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