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
如图6形势,红方不走车三平五,而改走车三平七,以为左右伏*,红方必胜。这样黑方只有士6进5,则炮三平五叫将,士5退4,车七平五,士4进5,兵四进一,将5平4,炮五平六,红方可胜。其实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主要是单纯着眼于前方的*势,而没有看到红方车三平七?
会遭到黑方车5进1“调虎离山”的强硬攻击,迫不得已帅四平五,则黑车3进3完全破坏了红方的*势,和局反成了黑胜局。
“拆棋”是提高棋艺决不可少的训练方法。不仅对局之后复盘拆棋如此,拆棋局也是如此,都必须“瞻前顾后”,全面地来看。
图6着法应为红先和。
(1)车三平五,将5平4。
(2)车五进三,将4进1。
(3)炮三进三,士4退5。
(4)兵四平五,将4进1。
(5)车五平七,将4平5。
(6)兵五平四……
如改走兵五平六,则黑士6进5,黑胜。
(6)……车5进1!
(7)帅四平五,将5平6。
(8)车七平五,卒5进1。
(9)车五退八,卒4平5。
(10)帅五进一,将6退1(和)。
图6的动态棋谱
六、排局有助于磨炼棋底
在象棋训练中,排棋局,也可以列为一个课题。它有助于养成拆棋习惯,提高拆棋的质量和效率,对加速提高棋艺水平是有帮助的。那种认为排棋局会影响进步的说法是不对的。只要不把它作为一个主项,专门搞棋局创作(这是另一门艺术),而是不减少实战交流,不废弃全面研究,就只会有益而无害。
排棋局,要有素材。素材最好是从实战对局中随时发现可以加工整理成棋局的题材。这比较有新意。当然,要完全超出古今棋谱的新的题材,很不易得,但毕竟从实战中得来,应更有助于实战。
图7
例如1985年“五羊杯”赛,柳大华对李来群的一局棋走到七十二回合时出现的形势(图7)就可以作为一个排局的素材。先把这个素材内含有的各种*着拆出来,然后经过去芜存菁,并在子力上予以调整,便可以排出一个寓精彩*着于其中的引人入胜的排局了。比如按原着法,红方先行(接图7),有马四进二,将6平5,车三进五!士5退6,车三平四!得巧着。红方进车和吃士,均依赖“马后炮”“后盾”,使黑方不敢吃车,这就是“奥妙”。凡是奥妙的着法,均可作为素材,可以用在棋局的开头、中间或结尾。
红车吃士,黑方可以上将,还未有结尾。假如红车叫将之后不吃士,再有一炮平中叫将,迫使黑方士4进5,那就能实现弃车“马后炮”*。
图8
从这个设想出发,于是可以排出图8局势。再去掉冗子,构图雅观,就成为一个浅显的红胜局了。
一个棋局内含的妙招越多越好。
从这个要求出发,再加工改造,内容更丰富的*局也都可以排出来了,图9就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