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药易伤肝?
其一:艾叶
艾叶很多体寒的人会用来泡脚,艾灸的时候也常会用到这味中药,虽然功效不错,但长期使用也会影响肝脏健康,研究发现,艾叶中含有的一些水溶性物质或者挥发油,长期服用可以对肝脏造成损伤,严重甚至出现肝硬化等疾病。
其二:生何首乌
使用药物的时候需要小心,否则肝脏可能会受到损伤,特别是在利用何首乌改善某些身体不良症状时需要谨慎。
尤其生的何首乌,如果没有熬制,药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改变,会因为化学物质对身体造成负担,再加上化合物有毒性的原因,就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害。
其三:番泻叶
番泻叶是临床当中比较常用的药物,它具有润肠通便、导泻的作用,一般用量5~6克即可。
它在肠道内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蒽酮类似活性物质,容易对肝脏造成伤害,盲目大量用药、长期用药,不仅会造成习惯性便秘,药物性肝损伤也可能会随之找上自己。
为什么中药一般都开七天?
中药一般都是七天一个疗程,也有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和身体体质来决定喝中药的时间。
因为中药不像西药见效快,中药的疗效比较慢,像一些外感疾病,比如感冒、发烧等症状,则需服用3~5天即可,而一些慢性疾病需连续服用7天,一般要服用3个疗程,根据病人体质和疾病的性质来决定用药,一个阶段结束后医生会再次根据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调整用药。
为什么中药要喝热的?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在中药煎好之后,大家一般会趁热就服下去。
大部分中药需要趁热喝,因为中药的温度偏高,在胃里不容易引起应激反应,另一方面喝热药更加利于胃肠的吸收和消化,喝凉药容易畏寒,更会造成腹泻和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