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LG 化学:市场份额从全球第三到第一
LG 化学,1947 年成立,1999 年建立第一条年生产能力为125 万平方米的偏振器生产线,2000 年首次在韩国完成TFT-LCD 用偏光片的商业化、完成广角偏振器的开发和市场推广, 并与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默克液晶显示器生产商结成战略联盟以开发CLC 偏振器。
LG 化学利用其基础材料领域全球领先的技术生产一种保护偏光片并能提高其性能的功能 性薄膜,防止偏光板制造工序及搬运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污染及破损,将产生的静电降至 最低,保护偏光板不受静电影响。
根据LG 化学年报数据,2002 年,偏光片业务占全球市场份额15%,跻身世界前三、同时 研发下一代电视及VA 模式的偏振器;2003 年,加速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布局生产线; 2004 年,位于中国的偏振器工厂投产、开发出纯黑偏光片;2005 年,偏光片业务市场份 额从21%上升至23%,全球第二;2010 年,偏光片业务超越日本竞争企业成为全球第一; 2013 年扩大偏光剂生产能力;2014 年在中国扩建偏振器生产线;2015 年推出市场领先的 偏振器。
通过整理LG 化学偏光片业务发展历史,我们认为公司全球市场份额从第三到第二到第一, 主要原因有:(1)背靠LG Display,公司在下游订单导入、新技术配套研发等方面优势显 著;(2)公司在新工艺新技术方面持续创新,在偏光片生产成本持续降低方面保持领先, 包括宽幅产线、偏光片新的结构和生产工艺方面;(3)在行业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保持较激 进的产能策略,公司积极扩产新产能,特别是在中国台湾、大陆的产能布局方面。
2.2.2. 中国台湾格局演变:力特的崛起和衰退,明基、奇美的后来居上
中国台湾本土偏光片公司主要有奇美、明基和力特,其中力特是中国台湾最早量产偏光片的公司,但三家公司中目前奇美和明基的规模已经远远领先于力特光电。
根据力特公司年报,力特成立初期即通过与日本Sanritz 的技术合作充分掌握偏光板的生产技术,短短1 年时间即完成技转并顺利量产,2002 年便成为中国台湾第一、全球第二的偏 光片供应商。截至2006 年,力特收入构成中友达、奇美合计占比52.9%。然而,2007 年 中国台湾的面板大厂奇美和友达开始慢慢扶持自身的偏光片材料企业奇美材料和明基材 料,而缺少面板厂商支持的力特,慢慢被排挤出局。
奇美和明基的成立背景是大陆面板产能的扩大以及对上游偏光片的需求提升:(1)奇美材 料由奇美集团投资成立于2005 年,奇美和群创后来合并为现在的群创光电,是目前中国 台湾两大面板生产公司之一;(2)明基材料成立于1998 年、偏光片业务量产于2005 年, 第一大*是明基集团,而明基集团旗下友达光电是中国台湾另一家大型面板制造公司。
受益于面板厂奇美、友达的扶持,奇美材料、明基材料营收规模先后于2008 年、2009 年 超越力特,此后差距越来越大,中国台湾偏光片市场长期由奇美材料、明基材料占据前两 位。2012 年,由于中国台湾面板行业进入成熟期、增速放缓,同时偏光片上游材料TAC膜、PVA 膜长期由日本厂商FujjiFilm、Kuraray 等垄断,明基、奇美营收逐年下降。
2.2.3. 从历史看未来:由偏光片行业发展历史得到的启示
通过对比研究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重要偏光片生产公司的崛起和成长过程,我们总结出 偏光片公司持续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有:(1)产业链一体化,特别是下游的配套支持,(2)持续研发投入,多元化技术背景有优势,(3)创新工艺开发,建立成本优势等。
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格局带动偏光片产业发展:目前偏光片行业全球知名公司主要集中在 日、韩、中国台湾等地区,例如韩国SDI、LG 化学,日本住友化学、日东电工,中国台湾 明基、奇美等。其中韩国公司LG 化学、SDI 和中国台湾公司明基、奇美分别是面板行业龙 头公司三星电子、乐金显示、友达光电、群创光电的附属公司。
我们从LG Display和LG 化学以及三星电子和三星SDI 的营收增长历史和趋势可以看出韩 国显示面板产能的增加和显示材料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1)三星SDI 公司1995 年营收为21.4 千亿韩币,2004 年营收达93.2 千亿韩元,(2)LG化学2001 年营收为40.0 千亿韩元,公司营收持续增长,到2017 年公司营收达257 千亿韩元。
我们通过整理中国台湾偏光片三巨头力特、奇美、明基的发展历史发现,有面板厂支持的 偏光片生产商明显更具有竞争力。中国台湾奇美和明基的高速增长期也是下游中国台湾面 板厂产能增加的时期:奇美和明基营收增长最快的周期是21 世纪初到2010 年左右,该周 期也是群创友达发展较迅速的周期。
持续研发投入,多元化化学公司技术范围内发挥协同效应:我们通过总结行业龙头公司发 展历史发现,具备多元化背景的公司如LG 化学、住友化学,一方面能够迅速地应对下游 需求变化,在技术范围内发挥协同效应,及时研发出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另一方面能够 利用自身差别化技术力整合产业链上游(偏光片材料),提高产品竞争力。
创新型成本驱动战略助力公司发展:我们通过比较LG 化学和住友化学等其他厂商偏光片 业务2000 年至2010 年十年的发展历史得出,由于偏光片行业较高的技术壁垒,长期来看, 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成本领先战略可能要比制造业传统的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的成本领 先战略更具有竞争力。
基于此,随着大陆面板产业链的快速崛起,我们看好大陆在产业链一体化和研发投入领先 的偏光片公司,并预计未来2-3 年大陆将初步形成偏光片-面板厂的股权联系格局,届时 将是大陆偏光片竞争格局开始固化的重要拐点。
3. 加速国产化拐点:供需格局不匹配,技术追赶,拐点将至3.1.偏光片的供需结构不匹配:需求旺盛,本土供给和国产化不足
偏光片作为TFT-LCD 面板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其市场未来供需状况和成长性与TFT-LCD 面板市场息息相关。根据IHS 数据,按照收入口径,2017 年全球FPD 行业规模约1530 亿 美元,其中LCD 市场规模约1300 亿美元,占比85%,OLED 市场约230 亿美元,占比15%。 按照面积口径,全FPD 市场面积需求为1.85 亿平米,其中LCD 面积需求为1.8 亿平米,OLED 需求面积为0.05 亿平米。
LCD 市场规模相对稳定,OLED 行业高成长性。根据目前全球各家面板厂的产能规划以及 下游需求来看:(1)未来全球LCD 由于产能基数较大,未来面积需求增速每年在5%左右 增长,对冲行业asp 下降趋势,LCD 市场规模保持在1300 亿美元左右,(2)OLED 产能未 来3 年左右是大陆产能扩张高峰期,产能面积增加每年在30%以上,行业规模将保持较高 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