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可以告诉父母真实收入,自私索取型父母的心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21 03:36:59

作者:主创团·遇见小媛

为什么不可以告诉父母真实收入,自私索取型父母的心理(1)

前天,儿子从同学家参加完生日聚会回来,一直闷闷不乐。

问及他不开心的原因,儿子话里透着羡慕:

“我同学过生日,有三层蛋糕,还有彩色气球和炫目的舞台,他爸爸还给他送了一双限量版球鞋。妈妈,咱家到底有多少钱?”

听完儿子带着期待的质问,我告诉他:

“咱家条件还可以,养你一个孩子不成问题。但你想要的东西,需要靠自己争取,爸妈只是你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儿子听完后,进行了自我反思。

此后不仅没再和其他同学攀比,还开始把零花钱放进存钱罐。

这种转变,让我感到安慰。

实际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就是父母对他们的金钱教育。

想起教育家默克尔说过的一句话:

“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作为父母,帮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

如果你的孩子问你“咱家到底有多少钱”,父母一定不要选择逃避或者欺骗。

因为,父母的回答,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不同的态度,也正在拉开孩子的人生差距。

为什么不可以告诉父母真实收入,自私索取型父母的心理(2)

两种不同的回答,拉开孩子的人生差距

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电视剧《加油!妈妈》里面的剧情。

全职妈妈秦薇,从孩子进入高档幼儿园的第一天,就在制造一个“家庭富有”的假象。

即使收入有限,她还是会让女儿去学习钢琴,为的是和其他家长有共同语言。

为了面子,在接孩子时,她会等所有家长走后,再偷偷坐公交车回家。

表面上是“富太太”,实际上却没车没房,连孩子上学都要挂靠亲戚的户口。

在这种欺骗之下,女儿也变得敏感而又自卑,为了不让妈妈失望,她会选择委屈自己。

当父母用脱离实际的方式“富养”孩子时,孩子并不会感到幸福,只会逐渐失去安全感。

有研究表示:

孩子金钱观的萌芽期是在6岁以前,形成期是在6~12岁,12~18岁是发展期。

对孩子的金钱教育,是避不开的课题。

我有一个朋友,在这方面就做得不错。

孩子三岁时,她就把家中收入告诉了孩子,并且当面把钱分成几份:

还贷,家庭开支,教育开支,以及孩子可用来买零食的费用。

起初,孩子并不懂,买冰淇淋时,都挑最贵的。

等孩子稍微大些,他就发现:如果选便宜的冰淇淋,同样的钱可以吃几次。

所以,朋友的孩子现在不仅知道消费要在预算内,做事也很有主见。

不得不说,成功的教育,不在于你给孩子提供了多优渥的生活,而在于你赋予了孩子怎样的认知。

之前《奇葩说》中有一个辩题: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傅首尔的回答直戳人心:

“我觉得应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就是要提醒孩子理性消费,不要做*的奴隶。”

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父母的引导,就是让孩子的人生变得完整。

“咱家到底有多少钱?”

也不应该成为父母避而不谈的问题,而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必修课。

因为,父母的不同回答,正在拉开孩子的人生差距。

为什么不可以告诉父母真实收入,自私索取型父母的心理(3)

为什么不可以告诉父母真实收入,自私索取型父母的心理(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