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和同龄人打打闹闹是常事,发生矛盾也很正常。还在读幼儿园的孩子头部受伤,家长着急情有可原,上门找对方理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男子冲动伤害老人、孩子的行为,是在制造新的“暴力”,对解决孩子间的“矛盾”毫无益处。
更何况,视频中男子对孩子直接的、教训式的口吻,甚至动手,看似是在给自己孩子“撑腰”,实际上对孩子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遇事直接上手,这种冲动的戾气有可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甚至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行为和性格的养成,以后再遇见这样的冲突,孩子一样无法处理妥当。
如今,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秉持着“不能吃亏”的理念,在遇到同龄人言语和身体攻击时,要第一时间反击回去。这种观点也是值得警惕的。“以牙还牙”不一定能保证自己免受伤害,还简单粗暴地剥夺了孩子学习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无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
处理孩子间的矛盾冲突,家长应当扮演倾听者、引路人的角色。首先,家长应当向孩子询问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在倾听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平静心绪、梳理问题,并适当进行引导。冲突是如何发生的?有没有可能避免?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去做?家长可提供建议和支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这样孩子才能从冲突中成长。家长也应当做表率,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和教导,像打人男子这样直接动手,完全就是错误的示范。
诚然,在此次事件中自家孩子已经受伤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双方发生冲突的原因、经过以及孩子伤情,与对方家长进行交涉,要求对方道歉并支付相关费用,如果交涉失败,可以寻求调解、报警等途径,合理合法地维护自家孩子的权益。
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战场,而学校作为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最佳场所,也应当在孩子发生冲突时及时协调,避免校内矛盾引发更严重的后果。社会各方也应理性看待孩子的校内冲突,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