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12岁中秀才,14岁习春秋,17岁攻理学,23岁进士及第,被称为神童的刘基,自幼聪慧,博学多才,凡教过他的老师无不称奇,都说他有魏征、孔明之才。
“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可是,满腹才华的刘基生不逢时,以王佐之才自命的他,入仕后却得不到重用,故常叹自己没有王粲幸运,有刘表那样的人可以依附。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几番起落后,刘基愤而辞官,决定不再侍奉元廷,他归隐乡间,著书立说,韬光养晦,等待那个可以辅佐的贤主,来实现治国安邦的远大理想。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题太公钓渭图》作于其隐居期间,彼时,他还没有投奔朱元璋,在此诗中他以姜太公自喻,表明心志,寄托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
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明 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简译:
荒淫无道的商纣王在美玉装饰的房子里夜夜歌舞升平,姜太公垂钓在渭水,等待明君的出现。
彼时的姜太公虽然寒微,但是他拥有如水一般的君子情怀,因为他把金钱地位等看得很淡薄。
偶然间应合了周文王非熊的梦兆,博学的姜太公得到了周文王的赏识,并被尊为帝王的老师。
如果姜太公辅佐周文王建功立业的机会是天命所定,又怎不会引起千年之后我的深深思索。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在鉴赏《太公钓渭图》时,由姜太公的人生经历想到自己彼时的处境,不由得感慨万千,遂写下这首有所寄托的五言诗,来表达自己兼济天下的远大志向。
“璇室群酣夜”,首句交代姜太公所处朝代社会状况,商朝末年,商纣王耽于享乐,沉迷美色,荒废政事,朝中奸臣当道,民间怨声载道。
作者写此句的用意在于引出“璜溪独钓时”的姜太公,姜太公即姜子牙,亦作姜尚,此人博学多闻,懂天文地理,善军事谋略,有治国安邦之才。
商纣王无道,姜子牙不屑辅佐昏君,可周游列国,却未得遇圣明之君,直到70岁时还垂钓渭水,等待那个让他值得付出的明主出现。
诗人之所以见到画中的姜太公就想起残暴的商纣王,因为自己所处的元朝末年,元廷中的荒淫腐败并不逊色商歌,有济世之才的他亦如那怀才不遇的姜尚一般。
“璇(xuǎn)室”指用美玉装饰的房子,此诗代指商纣王的荒淫奢靡,“璜(huáng)溪”即渭水之滨,相传姜太公在此垂钓得璜玉,故称璜溪。
“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三、四句赞誉姜太公的人品,同时也是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拥有如水的品质。 古往今来,那些兼济天下建功立业之人,莫不拥有如水的君子情怀,如高卧隆中的孔明,如渭水垂钓的姜尚,而彼时“草野自屏”的诗人亦如姜尚、孔明一样,在等待着明君的出现。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五、六句追忆昔日姜尚与周文王的君臣际会,姜太公渭水遇周文王这个典故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
前来渭水打猎的周文王偶遇垂钓的姜尚,姜尚以自己的博学征服了周文王,从而被周文王邀回西岐,拜为老师,从而担起了辅佐文王一统天下的大任。
“非熊兆”即非熊的梦兆,相传周文王将要去渭水打猎,临行前让人卜卦,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遣汝师以佐昌。”,果然出猎时于渭水之滨遇到姜尚。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后两句是对姜太公与周文王君臣际遇的思索,和对自己遇明君的期待和建功立业的展望。
淡泊名利品格高尚的姜尚能够等来周文王,从而成就一番事业,自己难道会一直怀才不遇吗?诗人并不悲观,他知道凭自己的才华定会等到那个人。
隐居不等于不问世事,挫折也不能让其放弃济世的远大志向(尽管他已经四隐四仕),他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成熟,只为等到贤明的君主。
“轩裳如固有”的意思是当姜尚官高位贵时,又像本来就拥有它们一样,轩为车,裳为衣,轩裳即公卿士大夫所用的车与衣。
写在后面: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明 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没有谁的人生永远艳阳高照,风来雨来,谁又能未卜先知呢,所以,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学会勇敢,不经风雨,哪会见彩虹?
刘基,字伯温,在元朝为官时颇不得意,屡遭碾压,挫折不断,好在他智慧果敢,看清了形势,极时与元廷割断了联系,不再对其抱有幻想。
至正二十年(1360年),50岁的刘基终于等来了赏识他的明主,他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成为辅佐他开创基业的谋臣。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朱元璋给了他施展聪明才智的舞台,他辅佐朱元璋开创了大明基业,成为一代传奇人物。
“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刘基这首《题太公钓渭图》的五言诗,触画生情,托物寄兴,写诗言志,即是反思,也是醒悟,的确为一首不可多得的题画佳作,值得一读。
注:本文系刘玲子x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