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草果的正确使用方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2-03 16:33:44

表13 收涩药的使用特点

2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本研究分别以中医临床治疗期推荐处方中的常用中药作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1990年1月1日~2020年3月2日的相关研究文献,收集推荐处方中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文献报道。其中,陈皮、厚朴、藿香、草果、羌活、生姜、葶苈子、桃仁、山茱萸、半夏、党参、砂仁未查到相关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道。苍术、麻黄、茯苓、槟榔、苦杏仁、石膏、瓜蒌、大黄、人参、附子、黄芪的不良反应文献共查到71篇,对其不良反应典型病例症状和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详见表14。

草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草果的正确使用方法(17)

草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草果的正确使用方法(18)

草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草果的正确使用方法(19)

表14 不良反应典型病例分析

3讨论

3.1 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随着疾病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COVID-19诊疗方案在不断更新。最新版COVID-19诊疗方案对中医证型、临床表现、中药处方、用法用量更加细化、具体和完善,在本次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月20日的新闻联播中,介绍了全国多地运用中医药救治、防控COVID-19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北京所有收治COVID-19患者的定点医院,都建立了中西医结合救治机制,落实首诊中医药救治方案。目前,北京市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超过87%。广东省疫情防控第二十五场新闻发布会指出[26],广东省1331例确诊病例当中,有1245例运用中医药救治,参与率达到93.54%,有效率达到89%。浙江省已实现中医一线参与救治全覆盖。江西省将中医药应用到轻型患者治疗和康复中,对于轻型患者很多都可以用纯中医药治疗,樟树市向医院、车站等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发放近4万份中药方剂用来预防。四川省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清肺排毒汤,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和患者特点,推出“新冠1号、2号、3号”中药制剂,在全省208家医疗救治定点医院调剂使用,中医药治疗参与率达93.2%,中西医结合治愈出院270例,症状改善218例[27]。

3.2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是中医学用以治病和保健的主要手段,对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药不良反应是指给予正常剂量的中药后出现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通常包括不良反应、毒性反应、特异质反应、后遗效应、药物依赖性以及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等[28]。通过查阅文献对中医临床治疗期推荐处方中的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发现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

①药物的性质与质量,包括药材品种不纯、炮制不当。

②患者自身因素,包括患者自身个体差异、对中药治疗不依从、误服药。

③给药的正确性、准确性,包括盲目使用单方、煎煮方法不当、服药方法不当、超量用药、长期用药和配伍不当。

特别是有毒性的中药在使用时更要严格把控,例如附子,其主要活性成分是乌头类生物碱,它们既是附子的毒性成分,也是主要的药效成分。如何在临床使用时既保证其疗效,又尽可能降低其毒性作用,是附子应用的关键问题,常用的预防方法有:

①使用其炮制品,降低毒性,禁用生品。

②防止超量用药,因为药物剂量大小与有无毒性反应及毒副作用的强弱程度均有直接关系,应该在《中国药典》规定的剂量范围内使用,文献研究也发现超剂量使用是导致附子中毒的主要原因;若因患者体质差异和耐受性等情况的不同而超剂量使用时,也必须从小剂量开始,谨慎增量。

③附子入汤剂时要先煎、久煎。如果煎煮时间不足,有毒成分乌头碱含量较高,易引起中毒。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还有很多,包括违反禁忌证原则、盲目使用偏方或秘方、忽视中药炮制、中药品种的同名异物、改变给药途径、中西药配伍不当、中药医师缺乏用药合理性等[29-30]。

3.3 中药的合理使用

针对中药的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的不合理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应对:

①规范用药剂量和方式。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种以及治疗进展情况进行不同的用药剂量和方式。特别是使用有毒中药时更应该重视剂量,本研究中描述的半夏、苦杏仁、桃仁、附子均是有毒中药,抗击COVID-19一线医生使用时更要注意剂量的掌控。同时,医院的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对中药使用的剂量和方法进行规范,临床药师需严格审核增减药物剂量的合理性。

②坚持中药治疗的基本原则辨证施治。根据患者治疗病情的进展情况和症状,医师必须准确判断病情,把控好适应证和禁忌证,最终确定治疗的药物。采用中医辨证理论,分析患者的实际病情特点,结合气候变化,并了解个人用药史、过敏史等,以便区分个体差异。

③合理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本次COVID-19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有些患者在中药治疗的同时服用西药,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医生应该明确掌握中药、西药的特点和作用机制,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注意配伍合理,避免盲目用药。

④要切实加强药政管理,澄清中药材混乱现象及伪劣品种。药材的种植要严格按照GAP规范化种植,中药的炮制及质量控制标准应严格按照《中国药典》要求,药材的选购应选用道地药材,在储运和保存过程中防止污染和变质。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合理用药,还应大力宣传中药不良反应知识,引导广大群众正确使用中药,提高全民自我保护意识,改变以往的中药“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传统观念。

⑤重视和加强中药新药的临床前安全性研究,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⑥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强对中医药人员和患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知识的培训。做到事前预防、事后分析,使中药的不良反应降低[31-33]。

目前,针对COVID-19,尚无有效抗病毒药物。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使用中药,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减轻症状或阻止疾病进程等方面将会有很大的作用。在疫情面前,人人有责,提供安全、客观的用药信息是我们的责任。

第一作者

旷吉琳,女,中药师,研究方向:药品/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上市后再评价研究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

通迅作者

唐健元,男,研究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副院长,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中药民族药临床医学部部长。研究方向:中医肿瘤和临床研究及评价

收稿日期

2020-03-14

上一页12345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