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如何合理、有效、安全地应用化学剥脱术?
化学剥脱术通过在皮肤表面施加化学剥脱剂,引起皮肤不同程度的可控性损伤,从而诱导表皮和真皮结构重建,起到治疗和美容作用。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化学剥脱术的概念和技术逐渐成熟、完善。因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易于开展,目前已广泛用于多种皮肤病和皮肤光老化的治疗。
但是,临床上仍有不规范操作或不合理应用化学剥脱术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为了规范化学剥脱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化学剥脱术临床应用共识专家组结合国内外近期研究进展,在广泛讨论基础上制定了共识,供皮肤科临床医生参考。
四大分类要掌握
目前我国常用的化学剥脱剂包括:α羟基酸、水杨酸、三氯醋酸以及复合酸。低浓度α羟基酸(总浓度 ≤ 6%)和水杨酸(驻留类化妆品浓度 ≤ 2%,淋洗类化妆品浓度 ≤ 3%)可添加至日常护肤品使用,不属于化学剥脱术范畴。
适应症、禁忌症有哪些?
各类皮肤病如何用?
(一)适应证
1.痤疮及痤疮瘢痕
1)轻中度痤疮
研究结果表明,甘醇酸(浓度20% ~ 70%或50%以下浓度,间隔:2 ~ 4周)和水杨酸(浓度30%,间隔2 ~ 3周,通常治疗3 ~ 6次)均对轻中度痤疮(包括粉刺、炎性丘疹和脓疱)有效,且甘醇酸对粉刺疗效更佳,水杨酸的疗效可能更持久。
甘醇酸和水杨酸剥脱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术后反应与剥脱深度有关。此外,45%苦杏仁酸对轻中度痤疮的疗效与30%水杨酸相似,且耐受性更好。
2)凹陷性痤疮瘢痕
70%甘醇酸(间隔2周)治疗6次以上对痤疮凹陷性瘢痕有效,与微针联合(间隔2 ~ 3周,治疗6 ~ 8次)可增加疗效。
皮肤瘢痕化学重建术(chemical reconstruction of skin scars,CROSS)是一种局部高浓度三氯醋酸剥脱术,所用三氯醋酸浓度通常为50%及以上,治疗间隔1 ~ 3个月,对凹陷性痤疮瘢痕有效。CROSS对冰锥型和较深的厢车型痤疮瘢痕有较好的疗效,但对滚轮型痤疮瘢痕的疗效弱于皮下分离术。
多种类型的凹陷性痤疮瘢痕通常共存,建议联合治疗,如CROSS与点阵激光、皮下分离术联用。但CROSS术后发生炎症后色素沉着(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PIH)和红斑风险较高,尤其对深肤色人群(Fitzpatrick皮肤类型Ⅳ~Ⅵ型)。
2.黄褐斑
稳定期色素型或色素优势型黄褐斑可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浅表化学剥脱术,甘醇酸是最常用的化学剥脱剂,一般以20%为起始浓度,可增至35%,每2周1次,4 ~ 6次为1个疗程。
此外,甘醇酸化学剥脱与外用药物如2%氢醌、20%壬二酸联用可增加疗效并减少PIH的风险,与5%氨甲环酸联用起效更快。
3.PIH
对深肤色人群的PIH,甘醇酸剥脱(浓度:50%、68%,pH:2.72、2.25,间隔:3周,疗程:6次)或水杨酸剥脱(浓度:20% ~ 30%,间隔:2周,疗程:5次)联合外用2% ~ 4%氢醌、10%甘醇酸或0.05%维A酸的疗效优于单用外用制剂。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剥脱术治疗本身也可引起PIH,因此治疗时需谨慎,应采取极浅表或浅表剥脱。
(二)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