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从商代的甲骨文开始到现在,至今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在这四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书法经历了从萌芽到产生,以致发展成熟。书法艺术的特点,决定了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唯一手段,只有通过临摹传统经典碑帖,才能掌握书法传统中的丰富技法,为最后形成个人的艺术风格。学习书法有效途径就是临摹,因为只有通过临摹才能掌握和借鉴经典书法技法为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临摹的目的就要是创作
我们知道,书法创作的前提是对经典书作的深入研究和临习,只有尽可能充分掌握书法的基础语言,然后借助书法的基础技法语言,才能够助理我们进入书法的创作境界。书法的“临摹”,“临”和“摹”分两个基础步骤,书法的“临”也就是说把字放在一旁照着写,“摹”也就是用透明纸蒙在字贴上照着描,也就是“描红”。宋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姜夔:“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是说“临写易失却古人的精神,但能得到古人的笔意,摹写易得到古人的精神,大多失去了古人的笔意。”又说“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祥谨”是说“临写易于进步,摹写易于忘记,则是经意与不经意的关系。”总之临摹只要有丝毫的失真,就会面目全非,所以必须仔细、谨慎,要想有好的创作,必须认真的临摹,学习古人之法。学习包括描红、读帖、对临、背临、意临以及临创相结合集字创作等多种式样方法,是我们走向创作的桥梁。学习书法真正的创作初期是从意临入手的,在意临过程中不是结合自己的临摹实践经验,并将自己的审美理想融会贯通其内。创作中期可旁涉诸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专精一家,遍阅百家的阶段。在我们的创作状态进入随心所饮不逾短的情感宣泄阶段则是我们学习书法与书法创作的阶段,这个阶段往往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阶段。
二、临摹学习与创作的关系
以比较文艺的说法,实际上即是在临古与创作中漫步,在创作与临习中升华。首先是入帖入古,熟练掌握法帖技巧和风格。如果尚未熟练掌握法帖,不要急于转帖和创作。之所以要向古代经典取法,是因为经典书法作品是历史验证的最优秀的作品,学习书法要坚持“取法乎上”的基本原则。其次,创作中严守所临古帖的法度,法帖上没有的字,要根据法帖规律创新,力求风格一致。非常简单,经典书法,因为经典是要我们摩拜的,不是要超越的,取法与经典,才能让我们创作的书法作品具有高质量,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境界。临习更多古帖,融会多种法帖元素,容易形成自已的风格。如此深化,逐步提高。使得自己的作品符合美观、规范、精致,甚至古雅的格调与气韵。
我们临摹学习书法的同时,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书家经典作品或字帖范字的笔法,字形认真体会书家创作时的背景。努力追求情景交融,力求达到心手合一境界。如此以来,我们近乎进入创作阶段的作品,才能既包含个人精神,又融合了古意。“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齐白石这句话就包含着深刻的临习与创作的关系。告诉我们,临习作品时,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相似,只学习书家的手,而不顾个人感受,这样便会成为书匠。只有在临习时走进书家的世界,然后再跳出来,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书法作品。
小结,临摹只是学习书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学习传统,博彩众长,形成个人的书法艺术风格,才是主要目的。临摹是奠基石,所以在临摹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就可以尝试进行意临,做到临摹和创作相结合,才能逐步由临摹过度到创作。临摹过度到创作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临贴和创作不能脱节,只临不创,就不能把临贴所获得的成就用于创作,所以说创作必经临摹,只有在多临摹的基础上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学习书法要临摹和书法创作相结合,多临、多练、多创作才能真正掌握创作与临摹的之间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