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些大人物在临死之前都会说两句遗言,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风流人物无数,很多豪杰死之前都留下了遗言,有些读起来至今令人荡气回肠,比如孙吴名将太史慈的遗言。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这真可以说是豪迈非常了,真不愧是大好男儿!
但还有些遗言听起来则让人感到有些怪,比如曹操的遗言。
曹操是何等人物?中国历史上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气魄豪迈雄浑,按照常理分析,那他的遗言自然应该是大气磅礴,荡气回肠吧,呵呵,还真不是。
曹操的《遗令》很长,但说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自己的葬礼该怎么安排,以后如何祭祀,(葬在贫瘠的土地上,丧葬,祭祀一概从简),此外就是对子女的安排,但还有两件事令人有些发愣。
一是曹操嘱咐“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勤苦,把他们安置在铜雀台,好好地对待他们”(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
还有一个则是:我遗下的熏香可分给诸位夫人,不要用香来祭祀。各房的人没事做,可以学着编织丝带子和漱鞋子卖(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履组卖(做鞋卖钱)也)
估计这个大家听到会觉得有些懵:这都是些啥?一代枭雄曹操临死之前脑子里想的就是这个?
其实嘛,如果以常情来分析的话,这也是正常,曹操是一代豪杰这没错,可是这个时候他只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政治家有政治家的一面,但人却有着自己的真性情。临死之前想些儿女情长,实在是太正常不过。
曹操的死亡是比较安稳的,他不是那种血染疆场式的悲壮死亡,没办法在死前抒发豪情,所以死前更体现出曹操的真性情,确实相当于曹操诗词中那种豪放和大气,他的《遗令》显得婆婆妈妈的,其只谈家事,不谈天下。
也许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曹操吧,或许他真正想要的,只有这样的生活。临死之前想着的是自己妾妇和孩子们,这样的曹操平日见的不多,但也不是没有,比如郭嘉去世的时候,比如典韦去世的时候,比如*荀彧(存疑)的时候…
曹操是“奸雄”,但“奸”是由于野心和利益,“雄”呢?恐怕是真性情吧。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一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作者: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