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和梅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无可撼动。
从古至今,吟咏这两种花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
几十年来,虽然中国的国花一直未有定数,但花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从未缺席。
牡丹
唐人爱牡丹,玄宗朝更是达到鼎盛,牡丹走近“国色”这个词也是在玄宗时。
中书舍人李正封的一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让牡丹坐稳了“国色”的宝座,而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更是把牡丹的大名推到了极致。可以说,虽无朝廷的正式文书,也无全民公投的程序,但实际上牡丹已成为唐朝的国花了。
自唐代以来,牡丹之盛莫过于洛阳,
“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传于世。
往年四月,洛阳都要举行盛大的牡丹花会,
今年由于疫情防控,
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推迟至明年举办
细数中国历史,最爱花的朝代当属宋朝。宋时有六大名花:牡丹、芍药、荷、梅、菊、兰,它们被大量培植。除了插花以外,宋人还簪花、种花、赏花、食花。簪花迅速演变成全民化的现象,成为百姓皇帝、男女老少的生活日常。每到鲜花盛开的时节,各地都要举行热闹的赏花会。
宋代的节假日天数极多,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汴梁的各种节假日有100多个。
赏花就是闲暇时间里重要的休闲活动之一
牡丹,以其雍容华贵的风采而受到宋人喜爱,被视作富贵美满、欣欣向荣的象征。宋人对牡丹的痴迷程度,绝不逊于视牡丹为国花的唐人。宋代专门记叙牡丹品类和培植之法的专著多达十三种,作者中不乏欧阳修、陆游这样的文化名人。
梅花
中国人种梅,由来已久。据考古发现与先秦文献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开始开发利用梅树。
直到魏晋南北朝时,随着文人审美的发展,梅花才开始作为“报春使者”引发关注。
梅花树与鹦鹉
到了宋代,林逋的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开辟了梅花姿态审美的新境界。
梅花寄寓的是一种苍凉疏淡的意蕴和遗世独立的风骨,成为宋代及以后的士大夫标举人格的精神寄托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