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走在农村的小路上,经常可以看见草丛中飞舞的萤火虫,为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光芒,有时候运气好,还能看见成片的萤火虫点亮天空。
现如今,在农村几乎看不到萤火虫的身影,城市中更是无迹可寻。那么农村常见的萤火虫,为何现在看不到了呢?萤火虫一到白天就“消失”,它到底去哪了?
关于萤火虫萤火虫,又称闪电虫,属于无脊椎动物,是鞘翅目萤科中能够发光的昆虫。已知的种类有2000多种,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以独特的发光行为成为重要的观赏性昆虫。
萤火虫一生需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按照生活习性可分为水生类和陆生类,陆生类的幼虫大多栖息于植被茂盛、湿度较高的地方,水生类的虫卵产于岸边,成虫喜欢在开阔的水域嬉戏。
幼虫阶段的萤火虫,从卵孵化成蛹需要经历6次的蜕变,由于种类不同,蛹期最长可达40天。
萤火虫发光原理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和动物都具备发光的能力,这种生物体发光的现象也被称为“生物发光”。而生物发光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物体本身具有发光器,能自主控制发光,另一种则是生物体没有特化的发光器,需要与发光细菌共生或被寄生而发光,不具备控制能力。
除了一些昼行性种类的萤火虫不能发光外,大多数萤火虫的卵、幼虫、蛹、成虫均能发出耀眼的光芒。
由于萤火虫生长阶段不同,发光器所在位置也有所不同,幼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的第8节两侧,蛹的发光器与成虫极其相似,都在腹部末端的1~2节。
发光器从外表看,只是一层银灰色的透明薄膜,但研究发现,这层薄膜中含有大量的荧光色素,也是萤火虫发光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