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面积太小,上海扩容可能性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02 19:23:39

可见,上海已是中国经济的定海神针,中国经济齿轮的运转已离不开上海。

02

何以是上海

上海的特殊地位显然来自于大江大海造就的地理区位优势。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中国被动打开国门,五口通商。

五口之中,以上海条件最好,发展也最为迅速。1844年,英国公使实地考察了四个新晋的通商口岸,认为“宁波密迩沪埠,商业难以发展。至于福州,则河道险阻,缺点复多,对欧贸易希望殊稀。”“厦门稍好,亦不及上海。四口中为上海为最善”。

上海面积太小,上海扩容可能性(9)

图源:上观新闻

历史地理学者葛剑雄称:

上海有非常好的内河航运和海运条件。黄浦江上游和苏州河上游连通着江南的水网,形成了非常发达的内河航运系统。上海更有利的位置是江海之会,南北之中。上海处于长江的出海口。通过长江及其支流,上海可以连接整个长江流域,具有最广阔的腹地,上海大致处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间,气候条件较好,冬天不冻,夏天受台风影响较小。这样的位置既便于进入太平洋,并通往世界,也便于世界各地通过上海进入中国,并联系南北各地,或通过长江深入内地。

内通沿江诸省,外达南洋东洋,南来北往,气候适宜,上海地理优势十分突出,因此在开放通商口岸后,迅速取代广州港的贸易中心地位,直到今天。

上海面积太小,上海扩容可能性(10)

到了1869年,上海对外贸易额已远超过广州,进口货值是广州的 9 倍,成为当之无愧的远东第一大港。

在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之际,上海阴差阳错又赶上这波技术浪潮,从而把自身又推到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农耕文明与工商文明的交汇点上。“海派文化”由此而来。

葛剑雄认为:

“租界是侵华基地,也是冒险家的乐园。世界上任何想侵略或影响中国的势力,都会先进入上海租界……租界是中西文化汇聚的地方,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实验室。无论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大多是先从上海引进,在上海实验做出示范,然后再推广到全国。”

1864年,上海出发的洋枪队在苏南把太平天国打得丢盔弃甲,让清军统帅曾国藩见识了西洋枪炮的厉害。这时第一个从耶鲁毕业的中国人容闳向曾国藩进言:当有制造机器之机器,以立一切制造之基础。

不过,国产枪炮并未挽救大清,真正带给民族未来的,却是江南制造局的副产品——

江南制造局设有翻译馆,由外国学者口述,中国文人润笔,力求翻译严谨且易懂。逻辑、遗传、神经……等诸多今天常用的科学名词,都是当时敲定的,而且涵盖了数学、化学、机械等几乎所有科学,成为滋润中国几代人的精神源泉,梁启超呼吁年轻人“不可不疾读”。(储松竹《上海的工业之路通向何方?》)

上海面积太小,上海扩容可能性(11)

甲午战争战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让西方资本可以利用最惠国待遇兴办实业,于是外资纷纷在上海开建工厂。

同时,实业救国成为当时民族资本的一个潮流,上海出现私人设厂热潮,一批较有资力的商人、买办、官僚改变原来固守商品流通领域的做法,逐渐把投资重心转向近代工业、航运、金融等业

工商实体的发展推动清政府主动改革社会经济体制,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和《公司律》。此后又陆续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奖励商勋章程》等相关法规,以扶植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上海面积太小,上海扩容可能性(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