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乾清宫中“正大光明”是由顺治皇帝御笔亲题的。顺治皇帝要求自己,包括后面的清朝皇帝做事情一定正大光明。但现在的故宫“正大光明”匾是嘉庆时期的。雍正曾参与“九子夺嫡”,于是他设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就是把下一任皇帝的名字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自己再留一份,皇帝驾崩后,在所有大臣的见证下,取下正大光明匾后的匣子,再核对皇帝身边的匣子,如果两个匣子的名字一致,传位诏书就立即生效。而且当时是满汉两种文字书写(顺治时期,都是满蒙汉三种文字,而且中间满文会写得特别大,强调顺治时期满族尊贵的身份;到康熙时期,“满汉一家”成两种文字了),所以,不可能有篡改的事情发生。
上书房:乾清宫东侧,没有任何标记和介绍的是上书房。清朝道光之前叫尚书房,道光以后改为上书房。清朝皇帝在历朝历代是最勤奋的,尤其是康熙和雍正。作为皇帝的孩子,也得勤奋,上书房就是这些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清朝规定:皇子到6岁必须读书,读书地点就在上书房。当时雍正皇帝命令皇子们和普通人一样,要向老师要行跪拜礼,但老师因为皇子的身份太尊贵了,不敢受礼,最后改成互相作揖,而且老师在任何场合看到皇子都不用跪拜,作揖就行。在当时,皇子们每天3点到5点就已经在上书房读书了,也就是说这些孩子们凌晨2点就得起床,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都不能迟到。凌晨5点到7点才正式开始上课,每天早上2个小时读书和背书,下午2个小时骑马和射箭。在放学前,剩下的时间,包括吃饭、休息都在上书房,而且这些皇子一年只有5天假期。
南书房:乾清宫的西侧,月华门的南侧,是大名鼎鼎的南书房,康熙16年设立,光绪24年撤销。最初是康熙皇帝的书房,后期变成康熙皇帝加强皇权,巩固清朝统治的宫廷御用机要秘书机构。南书房还有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康熙皇帝把诏书的起草权利交给了南书房。康熙皇帝设立南书房来分夺国议和内阁的权利,说白了就是加强皇权,单从南书房的地位来看,就说明了已经成为国议和内阁并峙的状态。康熙为了把国家大权控制在自己手中,他将南书房为核心,变成了真正的权力中心。他儿子雍正也设立了个机构,叫军机处,当时西北在用兵,他是为了高效和保密的措施,才设立了军机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削弱内阁的权力,将绝对的权力控制在自己手里,不能让大臣有太多权力,所以,军机处的设立就是为了加强皇权。后来,南书房就逐渐失去它当初的作用真正成为了专门侍奉皇帝读书消遣的地方。另外,南书房行走,不是官职,一般由翰林担任,在哪儿上班,就叫什么行走。比如在午门上班,就叫午门行走。上书房上班就叫上书房行走。
铜亭子:乾清宫旁边有两座面积不足10平方的小殿,圆顶方座,代表天圆地方。虽然非常小,但名字非常牛,右边叫“江山殿”,左边叫“社稷殿”,加一块儿叫江山社稷殿。寓意江山社稷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