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75年,英迪拉·甘地执政地位受到威胁、印度进入国家紧急状态期间,政治形势较为紧张,在计划生育方面出现了一些乱象。
当时,数百万人被迫绝育,不做绝育手术的政府工作人员要被解雇、教师不准任教、商人不许营业,甚至还发生了未婚者被强制绝育的事件。
在诊所内等待做节育手术的印度女性▼
1976年,一名印度男性接受结扎▼
1977年印度人民党上台后,一改英迪拉·甘地时期严厉的人口控制措施,实行自愿的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随之反弹。
直到2000年,瓦杰帕伊政府时期提出《2000印度国家人口政策》,印度至此才形成第一个清晰的人口控制纲要性文件。
在千禧年,印度人口已经达到了10.6亿
(图:shutterstock)▼
对于印度来说,人口是不缺了,但是有没有红利呢?要搞懂这个问题,要先弄明白什么是“人口红利”?“人口红利”不是说人口越多“红利”越大,而是要看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如果一个国家的生育率迅速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例还没来得及升高,此时年富力强、有劳动能力的人承担的育儿和赡养老人的压力小(专业一点说,即较小的人口抚养比),他们占人口比例大,人口结构年轻化,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称为“人口红利”,或者叫“第一人口红利”。
看样子,是青壮年居多(仅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