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伊朗媒体梅尔通讯社报道,伊朗总统莱希日前在接受采访时,主动提到,中伊关系正处于“转折点”。自从莱希结束访华行程后,伊朗方面近段时间也开始加大力度,推行并落实中伊双边合作。伊朗贸易促进组织的负责人近日还向外透露说,莱希在访华期间与中方达成的协议,预计将在两个月内落实,并很快对伊朗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伊中联合商会会长也表示,考虑到两国25年战略协议带来的机遇,伊朗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将有大幅上升的空间。他指出,即便伊朗一度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与中国的贸易额依旧达到了240亿美元,随着双边合作协议落实,这个数字会至少增加三倍。
【梅尔通讯社报道截图】
不过“转折点”这个表述,很有意思。这似乎表明,直到莱希访华之前,伊朗都没有真正下定决心,在25年合作协议的框架下与中方深入发展关系。其实这也与伊朗内部复杂的政治形势有关。伊朗当前的政治派系,大体可以改革派和保守派,前者主要由亲西方的知识分子群体以及政治精英组成,主张尽早与美国围绕伊核协议达成共识;后者则是不对美国抱有幻想,希望伊朗在政治以及经济等层面都要向东方大国靠拢。
虽然说莱希上台后,推行的是更贴合保守派观念的“向东看”政策,主旨是通过与中俄等东方大国发展伙伴关系,缓解经济压力,伊核谈判虽然仍是可选项,但短时间内不会指望出结果。可以说,“向东看”政策,实际上是伊核协议谈判陷入僵局,制裁局面长期持续的情况下,伊朗的自救举动。但是莱希政府虽然提出了口号,但是在具体落实层面力度不够,反而让自己陷入了两头都不讨好的处境,改革派不看好,保守派也不满意。
【伊朗总统莱希】
首先拿改革派来说,这部分人群长期拿伊朗遭受外部制裁说事,批评莱希政府对陷入困境的国家财政以及民生状况等方面不闻不问,劝莱希尽早向西方作出让步,采取鲁哈尼时期的和解政策,重返伊核协议。
此外,这部分群体不仅不看好中伊双边合作,还频繁通过媒体渠道唱衰中伊合作协议。他们固执地认为,伊朗加强与中俄的合作关系,就要牺牲伊朗“欧洲国家”的地缘定位,不符合国家利益,甚至还可能让伊朗在制裁之外,付出更多代价。
【与伊朗的合作,还是得细水长流】
至于保守派,则是在批评莱希政府,虽然与中方达成了协议,却没有加大力度执行,政策基调仍然保留鲁哈尼执政时期“与西方和解”的基调。
伊朗经济研究所也是这种观点的拥趸,还特意发表了一份措辞严厉的报告,文中指出,由于忽视了国家利益,莱希这次访华之旅来得太迟了。伊朗有必要与中方合作,但内部始终有一小部分群体,不断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在中伊之间制造紧张氛围。而且在1年多的时间里,莱希政府都刻意忽视了中国对伊朗经济中的关键作用,这本该是伊朗手中至关重要的筹码。
【伊朗前总统鲁哈尼推行与西方和解】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莱希对于中伊关系“处于转折点”的表态,就能提炼出更多信息。整体来看,尽管莱希上台后提出了向东看的口号,但内部的政治精英群体仍普遍希望恢复甚至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这也成为中伊合作进一步落实的主要障碍。而这个问题,在莱希访华后,恐怕并未得到完全解决,而且还会长期持续下去。
目前来看,伊朗方面的想法是,如果莱希在访华期间与中方达成的协议,能够尽快落实,并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可以很大程度上打消改革派的质疑。
从这个角度来看,莱希这次访华,主要还是侧重于经贸领域的合作。这从莱希访华时的随行团就能看出一些端倪,除了伊朗外交部的正副部长以外,还有伊朗经济事务与财政部长、石油部长、工业、矿业和贸易部长、农业部长、道路和城市发展部部长,以及中央银行行长等人,基本囊括了中伊当前主要的合作领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经济部长跟伊朗中央银行行长这两人跟着莱希访华,还有其他的目的,主要是想从中方那里,找到解决伊朗当前硬通货短缺危机的方法。
【伊朗内仍有部分人群对美国重返伊核协议抱有幻想】
然而,中伊双边协议的具体落实情况,取决于国际环境的风向以及伊朗自身的战略定力,想要短期内就出成果,显然不现实。这也是为何中伊合作协议的跨度,长达25年。目前来看,伊朗通过安排总统访华,在两国政府间搭设了一个比较通畅的交流平台,但在具体执行层面仍有方方面面的阻力。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伊朗国情复杂,仍然要以稳妥安全为主,伊朗急于求成,反而很难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