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条件:
(1)政治制度趋于完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
(2)经济繁荣;
(3)自然科学的新突破。
二、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三、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四、主要成果:
①新能源的出现和利用(电石油)
②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家用电器)
③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汽车、飞机)
④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电报、电话)
五、意义: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电力得到了广泛应用,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
六、爱迪生:
①美国人
②发明:电灯、留声机、油印机、蜡纸等。
③被称为“发明大王”;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④名言:“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这九十九的汗水”。
七、影响:
1、经济方面: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产业从轻工业主导到重工业主导。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一战)。
2、政治方面: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了。
3、文化方面:西方国家开始逐步走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八、特点:
①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③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九、交通领域
1、汽车
(1)卡尔·本茨:(汽车之父)德国人, 1885年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2)、亨利·福特:(汽车大王) 美国人, 1913年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美国被称为 “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3) 影响:
汽车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飞机
(1)莱特兄弟:美国人,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1903年成功制造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取名“飞行者1号”。
(2)影响:缩短了全球各地区之间的距离,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与交流,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第21课 近代自然科学
1、哥白尼:“日心说”,近代科学创始人
2、牛顿:英,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牛顿力学,被称为“ 现代科学之父”。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规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达尔文:英,著有《物种起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4、爱因斯坦:美国人, 提出著名的“相对论”(现代物理学的泰斗)
图表比较:
5、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创始人。
6、中国的严复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第22课 近代文学艺术
1、巴尔扎特:法国人,《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2、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人,主要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被誉为: “心理描写大师”、“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3、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代表作:《英雄交响曲》(《第三交响曲》,歌颂拿破仑的业绩);《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表现人类与厄运顽强抗争的不屈精神)。
4、凡•高:荷兰人,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代表作品——《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