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于生育率的影响主要在于女性生育观念的转变和抚养子女成本的提高,精神和物质层面上双重设防使得解决生育难题更加棘手。
据《普查年鉴》显示,近年来中国女性初婚年龄大约在28岁。在部分经济发达省份,甚至延迟到了30岁,与之伴随的还有持续低迷的结婚率和持续走高的离婚率。
晚婚晚育、晚婚不育甚至脱离婚姻枷锁的束缚逐渐成为多数女性的选择,其中教育程度的提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自我意识的觉醒促使女性反思生育是否是人生必经之路。
回顾中国的三次生育高峰,皆是出现在上世纪。那个时候的女性大多数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并且被传统社会观念所裹挟,即使有少数不婚不育者也将被当做异类对待。
而随着最后一波生育高峰来临的90后在传递生育接力棒时早已不像父母一辈那样被动,义务教育的普及也让这种转变在女性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
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明白合理布局人生规划的重要性,要将有限的精力投入给家庭还是事业是现代女性无法回避的抉择,而教育传递的自主理念开阔了女性的眼界,促使其优先选择后者。
即使部分事业型女性想要回归家庭时,也早已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甚至还要面对高龄产子和事业受损的风险,权衡利弊后,做出放弃生育的选择也是在所难免的。
教育事业的发达除了推动女性生育观念的转变之外,也产生了一个横摆在男女之间的共同难题——养育下一代所需要投入的教育成本。
是知识型人才成了当今社会求职的普遍需求,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成了父母职责的重中之重。
从进入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横跨了孩子的十八年,教育成本也成为长期主导家庭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显示,中国家长要将孩子培养到本科毕业平均花费62万元。
而经济越发达的省份需要投入的成本也就越高,上海家长养育孩子的成本已经突破了100万元,紧随其后的就是北京。
这两所一线城市中的年轻人往往也要承担巨大的工作压力,生养小孩并将其培养成才或许只是中产阶级的美梦,于大部分真正的适龄青年而言犹如天方夜谭。
如此高昂的投入还不包含上学以外的其他教育支出,例如课外私人辅导也是中国家长的心头好。
超过90%以上的父母都会通过请家教的方式来让孩子获取更丰富的教育资源,越是优秀的老师则需要支付越多报酬,攀比心理加剧竞争效应,获利的只有教育机构。
与常规教育相伴的还有家庭教育,这对于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夫妻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养家糊口已经自顾不暇,还要将精力分担给子女,在精神层面上也增加了更多的负担。
教育促成的更多是年轻人观念上的转变,对于是否生养子女和如何培养子女,我们这一代比老一辈考虑的确实更为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