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过年放鞭炮的真实用意,燃放烟花爆竹是几百年的传统习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09 10:01:18

我国古典文献《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随着时代发展,爆竹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最初的燃烧竹子逐渐变为竹子与火药的结合体。火药在爆竹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这里还得给孩子顺便普及一下我国古代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隋唐时期的炼丹家在反复的实验过程中,发现将硝石、硫磺、木炭这三样东西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之后,可以引起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于是这一承载着古人智慧的发明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古代过年放鞭炮的真实用意,燃放烟花爆竹是几百年的传统习俗(5)

火药的发明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火药逐渐被普及和广泛使用。聪明的古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这样一经点燃,竹筒会发出更大的声响,单纯地燃烧竹子的方式被慢慢取代了,但是“爆竹”这一名称却被保留了下来。

到了北宋时期,民间开始普遍使用纸筒和麻茎包裹火药,并且将包裹火药的纸筒和麻茎编串起来,做成“鞭炮”,其名还叫爆竹,正月初一燃放爆竹逐渐流行起来,逐渐形成了春节的一个传统。其实这也是古人对安泰生活的向往。关于宋代的人们在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有很多的记载。

古代过年放鞭炮的真实用意,燃放烟花爆竹是几百年的传统习俗(6)

和王安石同时代的史学家刘敞在《爆竹》诗中写道:“烈火琅玕碎,深堂霹雳鸣”,说的就是爆竹燃放时红红火火、热烈喧闹的场景。

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也描写了除夕夜北宋都城开封燃放爆竹的场景:“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

由此可见在春节燃放爆竹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而且在宋代成为了全国普遍意义上的庆祝活动。

古代过年放鞭炮的真实用意,燃放烟花爆竹是几百年的传统习俗(7)

春节燃放爆竹更多的是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红红火火的爆竹在噼里啪啦的爆裂声中也夹杂着人们的欢声笑语,这是快乐幸福的时刻。现在人们在婚嫁、房屋修建、开业庆典时,主客也会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而烟花可以说是爆竹的plus加强版,烟花的历史要晚于爆竹的历史。清末民初,湖南浏阳县城商人李熙雅在开发爆竹的过程中,开创性地制作出焰火四射的烟花,这就是烟花的雏形。

古代过年放鞭炮的真实用意,燃放烟花爆竹是几百年的传统习俗(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