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固然可贵,现实更不能荒废。
徐峥自我调侃,为人偏俗,放弃文青之路并没有犹豫很长时间。
他要的是“有效”传播。
先锋艺术有门槛,那就从最容易被接受的喜剧开始。
作为商业片导演,徐峥以票房数字的飙升,来证明自己制造爆款的能力。
《泰囧》票房12.67亿,《港囧》更是狂揽16.14亿。
短短5年不到,徐峥迅速完成自己从小众片演员到卖座商业导演的转身。
尽管如此,他焦灼不减。
《泰囧》、《港囧》之后中国电影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按常理出牌的“野路子”横行,往往*出重围,而徐峥的电影却总是相对“安全”。
有人说他导演电影,像一个按摩师在寻摸观众的穴位,找到一个结节,一板一眼地揉捏按压。
找到后再使劲,一向是他谨小慎微的做法,也可以看作是徐峥做电影从来不赔钱的原因。
《港囧》之后,他绷在一张网里,卯足了劲儿,要再拍高票房的作品。
票房高,在当时市场环境里,才意味着被读懂与有效输出。
他做了大量的剧本开发,本想做一个奇幻题材的、“突破很大”的项目,但看到同类题材在票房上反响不佳,就犹豫了。
“总会看到市场上有一些同样的类型失败,我就老想再观察一下。”
徐峥坦白,自己不敢冒险。“每当想往前多走一步,想稍微离经叛道一点儿时,我就想,观众一定是不接受的。”
影评人都说,《囧妈》是他跨出安全区的一步:徐峥想表达的,不只是喜剧。
《十三邀》上,他自己也说:
我拍的不是爆米花电影。我想传达温暖,温暖很重要。
徐峥认为,中国人的亲情是最复杂也最有内容可表的关系。
而有趣的是,“翻看记录,发现描写中国家庭关系的电影真的非常少。”
少,他愿意踏出一步,去疯狂一下。
这个关于“要拍什么”的决定做了3年,最终定下来就花了一天。5天时间,《囧妈》一万字的故事大纲就完成了。
可惜的是,在母子关系上做出的这部喜剧,他还是没能撇开手脚。
徐峥可能觉得自己背负着向观众输出正能量和普世情感的社会责任,以至于把责任感看的比电影的基本叙事更重要。
在有限的戏剧空间,不仅要利用段子的堆叠进行搞笑,还要腾出煽情的空间,这让《囧妈》给人一种面面都有,但面面不俱到的感觉。
甚至,他沿用“囧”做电影名,请了在父母辈有一定知名度的“欢乐喜剧人”贾冰、宋小宝客串,照顾到年轻人审美,又选用人气颇高的袁泉、高以翔、黄景瑜等,都是为了求稳。
就如同他在疯狂外星人中一样,做个不露脸的“外星人”,没给自己“添麻烦”。
直到最后,安全区没走出去,促进观影方式变革猛赚一笔口碑,反倒成了他最疯狂的那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