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后宫执政,总是给人留下一些不好的影印象,比如汉朝的吕后,清朝的慈禧留给后人的都是她们的残忍与争权,让人望而生畏。但是也有个别的后宫执政给人留下不输男儿的政绩。就像朱高炽之妻,朱瞻基之母亲,朱祁镇之祖母张氏,在英宗年小无力执政时,为大明王朝创下了8年盛世。
张氏是在英宗9岁登基,却无力执政的情况下,成为皇室的实权执行者,但是当大臣要求她“垂帘听政”时,她却严词拒:“不要破坏祖宗之法,罢免一切不急事务,”并让老臣“三杨”,胡濴,张辅五大臣辅佐幼主。从这里可以看到张氏首先想到的是祖宗之法不可改,自己只能为英宗皇帝选择贤臣为国家大事操劳。
比起汉高祖吕后垂帘听政,因权力*太重,在公元前188年汉惠帝死后,因惠帝没有嫡子,就选后宫张美人的儿子立为太子,太子即位是为少帝。少帝年幼无力执政,于是吕后亲自临朝,代行皇帝权力,扰乱汉室王宫。公元前187,吕后想立吕姓为王,遭到丞相王陵和刘姓王侯的强烈反对。
吕后一怒之下废了丞相王陵,让自己的亲信审食(yi四声)当左丞相。吕后为达目的,大力消灭刘姓王侯和老臣,并封吕姓为王。违背了刘邦当时与诸臣的盟约“不是刘姓而称王,天下共击之”。吕后死后,吕姓诸王叛乱让汉一时陷入战争当中,吕后的所作所为和为大明作出八年贡献的张氏相比,只能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无法相比。
明朝朱高炽之妻,朱膽基之母,朱祁镇之祖母张氏为大明创下八年盛世,被史书上称为“女中人杰”,这个被史书称为“女中人杰”的人便是明朝的第一个太皇太后张氏,张氏名不详,是指挥使张麒的女儿,1395年为燕王世子妃,张氏长子朱膽基很得朱棣赏识,曾因“好圣孙”被立为皇太孙。
1404年张氏为太子妃,由于她的知书达礼,深得公公朱棣称赞,明仁宗朱高炽1424年位,张氏成为皇后。由于朱高炽身体不好,又日夜操劳国事,张氏经常协助仁宗皇帝处理政事,天妒英才,仁宗即位不到一年便死了。宣德元年(1426年)太子朱瞻基即位,史称宣宗。张氏成为皇太后,军国大事多听张氏栽决,国家安定富强,四方之内有所进献,即使是一些很小的物品,也一定先奉送给张氏。
宣宗皇帝虽贵为皇帝,还常常为母亲亲自扶车,陪伴母亲两次拜陵,都是亲力亲为,有时去御花园赏玩,宣宗皇帝都会陪伴母亲张氏,张氏对儿子也是极度宠爱。并且时时教导宣宗皇帝爱民尊贤臣,为治理国家多作贡献。
母慈子孝,张氏看到儿子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心中甚是高兴。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明宣宗于1435年逝死,让张氏白发人送黑发人,无限悲痛,但是她必须坚强的站起来,宣宗死后有些人认为张氏会另立宣宗弟弟为皇帝,造成朝中混乱局面,张氏便带着朱祁镇上朝堂,并指着年仅9岁的朱祁镇说,这就是你们的新天子。
新天子朱祁镇于1435年即位,是为英宗。遵宣宗遗迢凡朝廷大政均奏请张氏而后行,二月英宗尊张氏为太皇太后,由于英宗年幼,张氏成为实际上的摄政,她任用五大贤臣,为正统初期政治清明时期,并为大明创下8年盛世。
张氏不仅勉励五大臣同心协力辅佐朝政,还对侍候英宗的王振严格要求,如果王振不经过五大臣批阅就擅自批阅奏折,就会对他进行严厉责罚。有一天张氏把五大臣叫来便殿,英宗面西站立,张氏对五大臣说"皇帝年幼,你们都是老臣,希望你们同心协力,维护国家安定。随后把王振叫来。
王振跪在地上,张氏厉声喝道:‘你侍侯皇上不循规蹈矩,应当赐死"。宫女们把刀架到王振脖子上,英宗和五大臣慌忙跪地求情。饶了王振一命,并且教训他说:你们这些人误国误民,看在皇帝年幼,五大臣为你求情的份上饶你不死,今后可要按规矩办事。
正统七年(1442年)张氏病重,召杨士奇,杨薄入宫,询问有什么重大事情待处理,杨士奇刚说完2件大事,第3件还没有说完。张氏便驾崩了。张氏驾崩京城百姓都为之悲伤,可见张氏的治国之道深得民心。
历史上曾评价她:“嗣后孝诚,孝庄,代有圣德,总不及孝慈高深,但得其毫发,亦足以光被彤管,呜呼盛矣!”。但是电视剧《大明风华》却把太皇太后张氏演成一个完全不懂政治的老太婆,而且老是和皇太后作对,为一己私情让自己的弟弟当权,终于铸成大错。
这对为大明创下八年盛世的张氏是不公平的,电视剧也应尊重历史,不能抹黑好人,张氏死后被谥号:“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诏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