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坚持,《姜子牙》制作过程中还有很多次。
相比《哪吒》激烈的戏剧冲突,好玩的喜剧梗,《姜子牙》则带着一点哲学意味,有一个更宏大的世界观。
《哪吒》偏重年轻人的叛逆和勇气,一声“我命由我不由天”,振聋发聩。
《姜子牙》虽然有对天道的诘问,但声音没那么响亮,它偏重的是一个失意的中年人打破权威的觉醒和回归自我。
从信神、到质疑、最终坚守自我,他把自己的价值观打破*,涅槃重生。
如此高的立意,文艺片色彩明显,也就注定它会与观众产生距离。
毕竟它很难让人大哭大笑,这就直接把一部分观众排除在外了。
与此同时,它尝试建立的是一个辩证的世界观:
神,一定是正义的吗?
妖,一定要伏诛吗?
世人对你的认知,就是你吗?
《姜子牙》的故事开始于封神之后。
在此之前,我们不难想象,姜子牙也曾意气风发、在战场上*伐果断,是人人心中羡慕的英雄。
但到了中年,终于要建功立业,功成名就之时,他却迷茫了。
在斩*九尾狐之时,因为看到九尾身体中的女孩,从而开始思考:是*一人救苍生,还是坚信一人不救何以救天下人?
这是故事的核心。
故事的线索,则是应该“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