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细节相对粗糙也就罢了,我能忍。
但没想到,很快又迎来了第二波“降智打击”。
比如,一众靖难遗孤潜入京城准备刺*朱棣,动手之前所有人都在舌头下藏了毒药,行动失败时就自行吞下。
难不成,明代的中医就发明了胶囊,否则怎么解释他们全程含着药丸?
以及,姚广孝初次登场时的场景。
能理解编剧在试图体现这位黑衣宰相的传奇性,倒也不必给他按个武侠片才有的设定吧?
最后,是剧中分分钟让人跳戏的现代腔台词——
“老和尚不知道和爷爷说了些什么,正发飙呢。”
“还不明白?熊孩子。”
“太潮了,我这头上都快长出蘑菇了。”
往好听了说,这叫简单易懂,接地气。
从批判的角度看,就是编剧做的功课不够多,拿捏不准日常对话中的历史感。
相比之下,隔壁《长安十二时辰》就走心得多。
比如,“早饭”叫做“朝食”,称父亲为“阿爷”,下级行礼时的“唱喏”。
所谓历史感,正是以真实为基础,由无数的细节堆砌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