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的真实下场,朱允炆真正下落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12 04:16:33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率领大军攻进南京城皇宫。谁知,宫中已经化成了一片熊熊火海,在无数太监宫女的哀嚎声中,建文帝朱允炆也下落不明……

虽然在正史中,提到朱允炆的结局,都是言之凿凿的“自焚宫中”。但历朝历代的史书看法却有不同,民间也一直流传着朱允炆逃出南京城的种种奇谈异论。

六百多年来,建文帝的下落始终成谜,成了一桩无解的悬案。而近年来,史学家们在有限的线索中层层梳理,终于发现了崭新线索,不由感慨:朱棣的谎言竟然骗了我们六百年。

朱允炆的真实下场,朱允炆真正下落(1)

一、主动“自焚”的建文帝

(朱棣)官方的说法是,建文帝死于纵火烧宫。

《明史·惠帝纪》中有记载:“(建文)四年六月丑,燕兵犯金川门……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明实录》中也有类似记载:“上(成祖)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

可见,这两部正史对于朱允炆结局的意见一致,都是说他自焚宫中,都是当场发现尸体,人证物证俱全,没有一丝可供怀疑的空间。

但即便是正史,真实性和可靠性也是存疑的。

都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不可能对记录自己功过的史书毫不过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明史》和《明实录》都是正史,但成书时机都有点特殊。

其中,《明实录》这本书是明朝时修订的。

由于建文帝的年号被夺,关于他的内容都被塞到了《明实录》中的《太祖高皇帝实录》和《太宗文皇帝实录》里。

也就是说,建文帝的内容纯纯是个“赠品”。

其中,建文帝之死,主要记录在他四叔朱棣(明成祖/明太宗)一朝的事情里。

朱允炆的真实下场,朱允炆真正下落(2)

众所周知,朱棣是把侄子朱允炆赶下了皇位,自个儿才当上了皇帝。在编纂史书时,他为了维护自己地位的正统,必然要把朱允炆“写死”,而且一定要是“自焚而死”。

一是建文帝自*了,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朱棣才能以朱元璋嫡子的身份顺势登上皇位,稳住大局。

二是建文帝自*之后,即便再出现一个活着的“建文帝”,纠集旧臣妄图复位,朱棣也能以“假冒皇家血脉”的理由将其镇压。

不得不说,朱棣这招真是妙绝了!

而《明史》这本书,看着像明朝人编撰的史书,实际上却是清代的张廷玉等人主编,成书时间距离建文朝代有几百年,不算很久远,资料还是可以找到的。

但是,当时民间盛传大明朱三太子未死的说法。

康熙帝得知此事后,不论此人是否是明朝崇祯帝之子,都以“假冒”之名将其诛*,就是为了杜绝明朝遗民复辟王朝的念头。

朱允炆的真实下场,朱允炆真正下落(3)

基于这个时代背景,清朝史官在写到建文帝的归宿时,更倾向于将其写成“阖宫自焚”,完全断绝了失国君主流落民间的这个可能性。

由此,后世史学家对于这段历史的可信度一直存疑。

不过,到了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时,“十全老人”又命史官重新修订了一番《明史》,并将建文帝之死的内容更改为马皇后自焚死于宫中,毫不提及建文帝的踪迹。

我们完全可以这么推测,清朝统治者并非不知道那段历史的真实原因,只是基于政治需求将其暂时性隐藏了。

而乾隆修改后的,才是那段历史的真实面目:建文帝非“自焚”而死。

二、建文帝怎么逃出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建文帝不是自*的,那他必然逃出了南京城的皇宫。然而当时明皇宫大兵压阵,内外城门皆有重兵把守,整座城池犹如铁桶一般。

手无缚鸡之力的建文帝,又是怎么逃出这重重封锁的呢?

朱允炆的真实下场,朱允炆真正下落(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