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味回忆的句子,寻找年味的简短句子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12 03:59:46

记忆中的年味

文/ 春江月明

过了腊月二十三,人们为过年忙碌起来。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年货,春联、灯笼营造的喜庆色彩,车站、机场匆匆回家的人潮,在年的意境里,年味,如水墨画的长卷,载着乡影,透着乡愁,轻轻地舒展在人们的心里。

年是容易怀旧的时刻,临近过年,那些已经遥远的有关年味的记忆,又鲜活地浮现在眼前。

年幼时,记忆中的年味是母亲给的五张(角票)崭新的压岁钱,是父亲给的一挂红红的爆竹。是点着红点儿的豆沙包和枣花,是母亲连夜缝制的新衣,是跟着父亲去给爷爷奶奶拜年,是逛庙会、买木刀、看高跷。

少年时,赶上物质匮乏,记忆中的年味是半夜三更、睡眼惺忪地去排队,抢购凭票供应的紧俏年货。是托人买到一只猪头,家人的欣喜。是吃上一顿有点儿肉腥的白面水饺。

下乡当知青时,记忆中的年味是留在农村过“扎根年”,是生产队*年猪时刺耳的哀嚎,是同村里的后生们狂饮劣质烧酒后,胃的灼热难忍。是在除夕夜呼号的寒风中,躺在冰冷的被窝里,彻夜难眠的思念。

记得回城后的那年春节,父母倾其所有,置办了一桌美味的年夜饭。母亲高兴地说:“你和妹妹都回城有了工作,这是我们家最高兴的一个年!”除夕夜,陪着父亲喝了许多酒,是我用第一个月的工资,让朋友帮忙买到的一瓶“陕西西凤”。过年的味道,好美好甜,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忘不了。

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兄妹陆续结婚生子,建立了各自的家庭。工作一忙,回老家的时间越来越少。每临春节,都是父母忙年,直到年三十,才带着妻儿进家。父母体谅儿女的繁忙,从不埋怨。除夕夜照样是一桌好饭,全家高高兴兴看春晚,包水饺。除夕的钟声敲响后,母亲将生水饺小心地装好,让我们带回家,以便年初一早上能吃到过年饺子。父亲送到门口,不断叮嘱“路上开车小心,明天早点儿来”。虽然已经身为人父,可是在父母眼里,我还是孩子。年初一,四处拜年,直到天傍黑,才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到父母身边。随之,是父亲疼爱的眼神,是母亲端上桌的热气腾腾的水饺。那些年的年味,是父母的付出和温暖,留给我的记忆。

总以为父母不会那么快地变老,总觉得他们不会过早地离去。可是生活不会总是春暖花开的明媚,也会有疾风暴雨的残酷。一切都来的十分突然,令人猝不及防!那一年,母亲因骨折卧床,发生肺部感染去世。紧接着,父亲因悲伤过度,诱发了脑梗,不能行动,也不能讲话,甚至平日书法稍有名气的他,连字都不认识了。那一年的春节,天气寒冷,我的心更冷。把饭桌摆在父亲的病床前,母亲的遗像供在里屋,每一样菜都盛出一盘,希望老人家能来尚享。在香雾缭绕中,我把年夜饭喂到父亲的嘴里,用筷子沾了一点酒,让他品尝。看到平时毫无表情的父亲伸出手,指向母亲的遗像,眼里含着泪花。那一刻,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悔恨,让我欲哭无泪。父亲病了五年后离世,这期间的每一个春节,我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和悲哀,害怕过年。记忆中的年味,如一杯浊酒,好涩好苦!

岁月的轮回中,倏地一转身,发现自己已转到父母的时间点,也在重复着他们在忙年时,对于年的感受。如今的生活条件,比上一辈不知好了多少,再不用为过年的物质准备发愁。可是,过年的心气儿反而低了许多。父母不在了,年过得索然寡味。甚至不愿过年,因为过一年就老一岁。但是无论怎样,年还得好好过。年初二接闺女请女婿,一大早,我和老伴就忙着准备家宴。女儿一家到来时,见到外孙,心里高兴,便忘掉了心中的惆怅。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亲亲热热,又感受到过年的天伦之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记忆中的年味,是炽热的亲情,是人生的体验。无论是远去的,还是当下的年味,是浓还是淡,是苦还是甜,全凭自己去感受、去咂摸。

(壹点号 春江月明)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