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府后里”三个字,对于生活在桂林本地的人们而言,那就是美食的代名词。尽管这条缩在微笑堂背后的小巷子在视觉上并不起眼,却也称得上是无数桂林人(尤其是70、80、90后们)的青春和童年回忆。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桂林可以玩的大型商场除了百货大楼就是微笑堂,凭借着“微笑堂后院”的区位优势,府后里的人气可想而知,或许当年在那里摆摊卖臭豆腐的如今都是几百万身家起步了吧。
偶然的机会再次路过府后里,看着熟悉的街道不禁又回想起了逝去的青春。趁着天色还早,不如带着孩子进去逛一逛,自从家里的老大出生以后(2019年)应该就再也没来过这里了。不过光是站在外面看,就能明显感觉到府后里的人气大不如前,除了疫情的原因,或许东西巷、正阳街、两个万达等商圈的互相内卷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即便5点半并非用餐的高峰时段,不过这要是放在五年前也绝不会如此冷清。记得当年这个时候电单车都挤不下,现在根本不愁没有地方停。跟里面的商家随口闲谈了几句,发现很多原来的老店都搬走很久了,即便是没有换招牌的,里面的老板也易主了多次。在东西巷和正阳路的分流下,其实还愿意来府后里吃东西的人,真的算得上是消费情怀了,但是像我们这样的情怀客真剩不下多少。结婚有了孩子的人,基本也就告别夜市摊了,宵夜这东西咱是真的吃不起,这年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都懂的。
来都来了,一家四口总得贡献一下GDP,点了两份清补凉以后,还买了一碗螺蛳粉。我跟螺蛳粉店的老板说,我们一家人坐在隔壁的清补凉,这碗我端过去那边吃,完了给你送回来。老板一脸的不情愿和不放心,问我能不能先给个碗的押金钱,搞得我瞬间陷入了半愤怒半懵圈的状态。不过冷静下来换位思考了几秒钟后,我还是选择理解了他,哪怕坐隔壁也打了包。
这几年疫情搞得实体店都有如惊弓之鸟,也许那个老板在这之前经历过被素质低下的食客把碗顺走的事情吧。一个碗的成本虽然不高,可要是隔三岔五地丢,换做谁的心里都不舒服,何况现在这个经济形势还那么差,挣点血汗钱确实很不容易。
如今的府后里连过路的人都很少,唯一还能带来几丝喧嚣的,就是外卖小哥们的往返和催单之声。不知道府后里还能存在多久,纵然世人皆知“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也还是希望这处承载了回忆的地方可以慢一些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