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阿敏你从哪里来,毛阿敏你从哪里来原唱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20 23:06:32

谷建芬反弹琵琶,「思念不一定是灰颜色的」,以前唱思念总是伤春悲秋,事实上人类的感情「是一种期待,期待就是有希望。」明快的旋律和节奏,与人们习惯的看法形成一个反差,与88年欣欣向荣的社会氛围完美融合。

其实谷建芬「不随波逐流」的特性,从更早的时侯就能看出来了。

那时是1978年,谷建芬事业中最重要的一年。这是新时期的第二个春天,人们对未来充满热忱,憋在心里的话时间太长了,都想要把心里的歌唱出来。

毛阿敏你从哪里来,毛阿敏你从哪里来原唱(13)

那年谷建芬43岁,中央歌舞团给她派下出访拉美6国、收集国外歌曲资料的工作,总共100天。那短短3个月里,当地人民「鲜活生动、饱含热情」的生活方式使谷建芬灵感迸发,她创作*强烈,在稿纸和钢琴前跃跃欲试、摩拳擦掌。

然而,让她真正开始创作的,是一个并不美好的契机。

改革开放那会儿,年轻人是听歌唱歌的主体,他们没有歌唱,因为乐坛寂寞太久了。他们「饥不择食」,拎着录音机,只得听邓丽君,戴蛤蟆镜,穿喇叭裤。当时上映了一部电影叫《小花》,主题曲《绒花》由李谷一演唱,收录在专辑《乡恋》中。为了唱出电影中的感觉,李谷一首次在国内使用「气声」,听起来嗲声嗲气的。

社会上的长辈一时间难以从沉闷和保守中解脱,接受不了这种巨大的转变,称李谷一的歌曲为蛊惑人心的“靡靡之音”,听了会让人不思进取,并且禁止李谷一登台演唱。

那时团中央搞了一个「15首歌」评选,《乡恋》获得15万张票高位当选。有人说,这15万张都是流氓投票,这是流氓喜欢的歌。谷建芬就坐在下面听着,气不打一处出来。

回家后还在生气,先是为好友李谷一不平,再是「同情这些年轻人」,她说孩子没歌儿唱,是怪老子没给他准备好。怀着这种愧疚心,谷建芬想着创作一首歌,这首歌要满足3个条件,一是调不要高,二是音域不要宽,三是要「说着唱」,让年轻人们都能唱,在这个大好时辰,「自己给自己玩一把。」

于是1980年,《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问世,冲破时空,成了年轻人们最喜欢的歌。

看到年轻人们喜欢,谷建芬就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谷建芬认为,歌曲是为人民创作的,在日本生活的那几年,有条社会俗语让她印象深刻,「睁开眼往上看,那是天;平着眼看,全是大众,没有人在下。」音乐不分谁贵谁贱,社会给的那些规定,都是对好音乐的亵渎。

毛阿敏你从哪里来,毛阿敏你从哪里来原唱(14)

后来为了创作校园歌曲,谷建芬还专门去北京大学体验学生生活,学院里独有的纯真的朝气被化作音律,变成一首《校园的早晨》,沿用至今。

这一首接一首的通俗歌曲,让谷建芬受到批判,他们说「她创作的音乐毒害了中国的年轻人」,母校也说「没想到谷建芬堕落到如此程度」,一场接一场的研讨会洪水般向她涌来。

惊愕的是,在这种反抗声下,谷建芬丝毫没有动摇,心灵如明镜般澄澈,「我于是没必要扭扭捏捏,我只有写出我的作品,让唱得最好的歌手呈现在社会面前,让我的作品、让培养出的人才去回答。」

谷建芬继续写歌。闲暇时光,还自己出门给自己“讨个说法”,她带着自己的作品,乘公汽到北大,到人大,到工厂,又或是到幼儿园,开自己的作品演唱会。她拿着20首歌,在黑板上写出名,弄个话筒支在那儿,一首一首地弹,一面弹一面讲这首歌是怎么回事。

先生在旁边发一张白纸,让听众写写对歌曲的看法,她只好奇「老百姓喜不喜欢我的歌,我的歌是不是资产阶级害人的靡靡之音」,至于其他非议,她不想管。结果呢?99%的听众都说这些歌都非常好,那些活动回来后,谷建芬心里更踏实了,就这样,「我就给自己平反了。」

人一生要经历多少苦难,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谷建芬化作春雨润物,却被错认为洪灾的始作俑者。当时带着谷建芬走出低谷的还有两位友人——「南朱北李」,南方的朱逢博和北方的李谷一,都是著名歌唱家。

毛阿敏你从哪里来,毛阿敏你从哪里来原唱(15)

谷建芬和朱逢博

之前谷建芬还在为李谷一鸣不平,现在反过来,听说谷建芬有难处,她立马致电说:我支持你,我来唱你的歌。而朱逢博之前与谷建芬素昧平生,在太平洋录音棚里草草写下一封信,她在信中说「你要坚信自己的方向,不要停你手中的笔。我现在就决定录一版专辑,里面全是你的歌。」

这些老艺术家们信仰坚定,拿着烛火互相扶持,走过那一段黑暗时期。

毛阿敏你从哪里来,毛阿敏你从哪里来原唱(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