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2魔童归来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20 23:14:27

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故事出品动画《哪吒闹海》,此一动画形塑了当时中国人对哪吒的基本认识。

虽然这一故事出自《封神演义》,但其叙事基调发生了重要转换。此片虽面向少年儿童,但却有强烈的现代中国的思想政治观念表达。此片叙事的核心由汤武革命转向了现代政治革命,在人伦关系上从父子关系转向了师弟子关系

首先发生重大改变的是龙王的“黑化”和“腐化”,龙王不再遵守天条秩序,他成了对人民作威作福的压迫阶级的化身;与龙王成为邪恶化身相对应的则是哪吒彻底变身成了正义的化身,他天真无邪,不再无知、骄纵、需要磨炼才认识道理,他关心普通百姓的疾苦、敢于牺牲。

由此,龙王与哪吒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由天命与无知交织而有的矛盾,而是正义与邪恶、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此外,母亲完全消失了,父亲则完全成了另一种负面的象征。与之对应的则是太乙真人作为老师的地位的上升。

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2魔童归来(1)

影片一开始,李靖就对出生奇异的儿子充满不信任,是老师的出现,让父亲多少接受了儿子,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父子冲突。当人民遭遇大旱向龙王求雨时,作为陈塘关总兵的李靖是失语的,而龙王却不满足老百姓的“献祭”而要索取更多——“献祭”就等于不“斗争”,群众面对压迫只能苛求统治者的“恩惠”,此时的群众还没有斗争的觉悟。

影片中龙宫的每个人都成了剥削的象征,成了人民的对立面。龙王讨要童男童女,成了哪吒与其矛盾的展开点,“天真无邪”的哪吒自觉地与龙王作斗争,打了龙王的仆从与儿子。当龙王向李靖讨说法时,李靖正在抚琴,此时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抚琴”恰是李靖闲情逸致的体现。

面对龙王,李靖充满了恭敬,而对龙王的指控,他眼神左右游移,充满了对“儿子”的怀疑。李靖对儿子无一丝一毫的爱和理解,只是埋怨儿子伤害“天神龙种”,而不在乎儿子行为的正义性。哪吒处处占理,龙王时时威逼,李靖总是妥协,这些都与《封神演义》全然不同。

当龙王要告上天庭时,哪吒向师父寻求帮助,面对徒弟的斗争精神,太乙真人十分欣赏,在他看来哪吒这“祸闯得不错,有点儿道理”,他自然站在道理这边,接着鼓励学生继续斗争。龙王在他看来凶狠狡诈,哪吒懂事明理,他给哪吒出谋划策,让哪吒制服了龙王。而面对被制服的龙王时,李靖依旧不理解儿子,认为打龙王是“以下犯上”“胆大包天”,因之要断绝与哪吒的父子关系。

李靖讲的不是“理”,而是上下尊卑之序。更甚的是,父亲不但不理解儿子,反而剥夺了儿子的斗争武器,将儿子捆绑起来。这里父权完全服从于君权,父子之间无丝毫爱、敬可言,父亲成了儿子斗争的“枷锁”。在此可以看出,龙王代表了压迫阶级,哪吒代表了革命青年,父亲则是旧秩序的维护者。这就已经不是传统的伦理叙事,而是现代革命的政治叙事。革命青年要想打倒压迫者,必然要冲破旧家庭的束缚。

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2魔童归来(2)

当然,动画里的哪吒低估了龙王的狡诈,革命青年是需要在斗争中成长的。龙王面对哪吒,寻求的并不是公理抑或天理,而是联合世界上各种恶势力反扑。

他们要求哪吒的父亲惩罚敢于挑战权威的儿子,而父亲也处处展现出妥协。父亲要哪吒下跪认错,利用家父权力压制他,甚至要亲手*了他。

哪吒选择自*,并不是要保全父母,而是看到苍生遭受苦难,他希望用自己的死换来群众灾难的解脱,他此时内在的情感是对广大穷苦无告者的同情。哪吒挥剑自刎前背视父亲,呼唤的是“师父”。通过哪吒之死,群众只是换来暂时的解脱,李靖依旧要满足龙王的各项要求。

父亲并未考虑儿子,也未为儿子收尸,至此父亲完全退场。真正拯救青年的是“师父”。导师让哪吒获得了新生,并重新赋予青年以斗争的武器。哪吒通过斗争与师父的重塑得以“长大”。

太乙真人作为“师”,成了哪吒精神上的“父”,并让哪吒冲破一切旧的束缚。动画中的师弟子情完全替代了父子情。经过升华的哪吒打破了一切旧“牌匾”——砸碎“龙王庙”“水晶宫”可以引发我们很多联想。面对有了“新的武器”的哪吒,“四海”龙王并不是对手。而在哪吒遇到危险时,师父也会以某种方式帮忙。哪吒最终完全战胜了龙王,大海重新平静,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2魔童归来(3)

这时,被哪吒解救的人民和曾经给予哪吒帮助的仆人欢迎哪吒归来——这里没有父亲的位置,我们没有看到父子的和好、父亲的忏悔等表现,有的只是哪吒重新奔赴新的征程。

《哪吒闹海》的结构是十分清晰的,“闹”成了影片要展现的中心意涵,其二元斗争也是近代以来革命史观和革命文学叙事的重要展现。

作为革命青年的哪吒与作为青年导师的太乙真人代替了原有的父子关系,打破压迫、追求更高的理想代替了汤武革命。“师”得到了高扬,“父”则彻底沉沦,成了吃人的礼教的象征。

可以看到,哪吒的形象是近代无数文学作品中革命青年的化身,他们走出旧家庭,为了人民的疾苦而斗争,在斗争中成长,在革命导师的教导下获得提升。传统的父子完全不在了,无论是爱还是敬,在这一叙事中完全不占有位置。《哪吒闹海》成为近代以来人伦关系的一种形象象征。

哪吒的叙事随时代而变化,此种变化并未停留在《哪吒闹海》,父子人伦也并未始终处于“告别”状态。电影《哪吒》让人伦重新成为叙事的核心,但是随着时代以及文化心理的变化,其人伦形态与内在思想张力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中可以窥探隐藏在传统名称下的现代人伦关系。

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2魔童归来(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