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现在属于哪个省,南京以前属于哪个省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22 14:33:00

成都尚处于做大做强吸聚周边资源阶段,人口经济集聚度高。成都都市圈以素有“天府之国”称号的成都平原为主体,与联系紧密的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共同组成,包括成都市,德阳市旌阳区、什邡市、广汉市、中江县,眉山市东坡区等,面积2.64万平方公里,2021年末常住人口约2761万人,GDP为2.5万亿元。2021年11月,四川省政府正式印发《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规划都市圈范围拓展到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全域,总面积3.31万平方公里。成都都市圈是继南京、福州都市圈以后,国家层面批复的第三个都市圈规划,也是中西部唯一一个。成都吸聚周边人口显著,2018年常住人口达2119万人,占都市圈五市总人口的76%;2015-2021年成都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76万人,与同期整个都市圈人口增量几乎相等。成都2021年GDP达1.99万亿元,在二线城市中仅次于重庆、苏州,占成都都市圈GDP的79.6%;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度远大于长三角、珠三角发达都市圈。

成都周边4市城镇化率较低、城镇化空间大,形成“一干多支”省级发展战略。2014年四川省发布《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成都城市群概念,范围包括成都、绵阳、德阳、遂宁等及乐山部分区县,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范围较大,无法与都市圈概念等同。2016年《成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成都大都市区概念,范围包括成都、德阳、资阳、眉山全域及雅安市辖区,构成同城化发展可能。2020年,四川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成德梅资同城化发展,确定了“一干多枝”发展战略的牵引性工程。2021年,中央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新台阶。成都正在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加快天府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升中心城市带动能力。2018年成都城镇化率为73%,远低于一线城市和南京、武汉等同级别二线城市的80%以上;德阳、眉山、资阳、雅安均在42%-52%之间,远低于全国平均59.6%,都市圈人口城镇化潜力较大。随着成都产业进一步高端化,一般制造业将外溢,成都将由吸聚周边资源转为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加快形成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的发展局面。

南京现在属于哪个省,南京以前属于哪个省(21)

城市间产业协同互补性有待提升,巴蜀文化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产业布局方面,成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聚集区,产业门类齐全;而德阳、资阳、眉山、雅安分别是上述一类或几类产业聚集区,城市间产业协同互补性不如发达都市圈。至2035年,成都将有效发挥带动作用和各地比较优势,加快生产力一体化布局,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推动成都东进,以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将成都东部建成与重庆联动的重要支点,补齐产业结构短板。成都都市圈拥有得天独厚的“巴蜀”特色文化底蕴,民谚有云“少不入川,老不离蜀”,繁华与闲适自古以来一脉相承。2022年8月《建设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实施方案》印发,加强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构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品牌体系,促进旅游消费升级,激发天府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未来方向。以多元融合的消费带动供给升级,打造高品质消费空间是成都地区的发展必经之路。如“经典川菜、智慧医美、三星堆文化”等品牌化发展,促进川派餐饮与商贸、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春熙路—太古里等世界知名商圈,建设现代化服务业高地。

目前,成都与周边城市均已开通高铁或城际快速铁路,可实现半小时至1小时通达。作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铁路枢纽,成都放射状铁路网四通八达,在运营线路有成渝、成昆、宝成等铁路干线,成渝高铁、西成高铁等高铁干线,以及成绵乐城际、成蒲铁路等城际铁路。2021年12月,随着德阳至都江堰高速公路建成投用,成都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作为第三条成都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成都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全长443公里,“圈”更大,衔接的节点城市更多,覆盖服务区域更广。是高质量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支撑成都都市圈极核突破的标志性工程,成都都市圈高速公路网里的“三绕”全面闭环,加上已建成的13条、在建的两条射线高速公路,成都都市圈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实现成德眉资1小时通勤,向基础设施同城同网迈出关键一步。

南京现在属于哪个省,南京以前属于哪个省(22)

2.9 长株潭都市圈:中部沿江崛起,城区“半小时交通圈”紧密相邻

长株潭三市产业互补性强,产业协同势头良好,是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之一。湖南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长株潭都市圈(与以长株潭三市为核心的“3 5”环长株潭城市群范围不同)包括长沙市全域、株洲市中心城区及醴陵市、湘潭市中心城区及韶山市和湘潭县,面积1.89万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1484万,经济总量1.79万亿元。2007年长株潭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长株潭都市圈同城化建设加快推进,都市圈竞争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近年省会城市长沙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21年GDP达1.3万亿元,为全国24个万亿俱乐部城市之一,对周边城市经济带动作用日益增强。2015-2021年,长沙常住人口年均增长高达32.7万人,人口吸聚能力强劲。从1984年正式提出建设长株潭经济区方案至今,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经历几十年有效探索,已成为湖南全省现代化建设和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支撑。

湘江两岸,呈“品”字形分布的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具有一体化发展的天然优势。长株潭三市城区最远不过40多公里,一体化存在地理便利,2022年成为第四个被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都市圈。长沙市区距株洲、湘潭市区40多公里,株洲、湘潭市区仅相隔20公里,构成中国城区距离最近的大都市圈。三市历史渊源久远,历代长期均属长沙郡或长沙府管辖。三市之间545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心区是长株潭都市圈一大特色,三市共同推进“绿心”保护,打造优势独特的绿心城市中央公园,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1997年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正式实施,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8年三市签署《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合作机制》,拥有市级层面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2022年3月湖南省政府发布《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长株潭都市圈建设再提速,成为第4个被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都市圈。提升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支撑能力,助推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2022年6月湖南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长株潭都市圈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6年)》,明确了以强省会战略为引领,2026年都市圈GDP突破2.7万亿元,常住人口1700万人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2%左右的目标及一系列配套建设方案。

南京现在属于哪个省,南京以前属于哪个省(23)

长株潭三市均为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基础深厚,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长沙是湖南省科教文化和服务业中心,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导,建设“创新谷”;株洲是京广铁路和沪昆铁路交会的重要铁路枢纽,以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为主导,建设“动力谷”;湘潭旅游业较发达,同时以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钢材精深加工为主导,建设“智造谷”。三市注重产业协同创新,联合拥有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政策平台,联手创建长株潭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长株潭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中部崛起战略中与武汉城市圈并驾齐驱的重要支点。长株潭都市圈着力培育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为主的世界级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正在形成。科创产业融合度更深,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大串联,打造轨道上的长株潭,共同构成长株潭都市圈“半小时交通圈”。京广高铁、沪昆高铁在长沙交汇,从长沙乘坐高铁到株洲、湘潭仅需10多分钟。2016年,长株潭城际铁路长沙至株洲南、湘潭段开通运营,“轨道上的长株潭”发展节奏加快。从长沙至株洲、湘潭仅需30分钟,出行进一步同城化。公交车开通多条跨市运营线路,并与城际列车站无缝接驳。长株潭“三干两轨四连线”工程,对三市相连的主干道进行快速化改造、加快建设渝长厦高铁常益长段、长赣段,推动呼南高铁顺畅转换连接长株潭,研究长株潭对接长三角、山东半岛的高铁新通道,逐步打造长株潭高铁枢纽和国际铁路枢纽。2020年,芙蓉大道、洞株路、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集中通车,长株潭全面融入“半小时交通圈”。2021年,长株潭城际铁路开启“公交化”运营模式,100.5对列车的开行数量大幅缩短发车间隔时间,三市开始享受“城内地铁化,城外城际化”便利。此外,《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也提到了至2025年,长株潭城际路段扩容、长沙机场改扩建、湘江主干航道等级提升等综合交通网络升级等项目。

南京现在属于哪个省,南京以前属于哪个省(24)

上一页23456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