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大学开设公务员专业这一话题登上热搜,不少网友对这门新开的专业纷纷热议,“这是新开了一个本科专业吗?”“这个专业毕业后是不是直接公务员?”
其实,并不然,这只是西南大学发布了一则关于“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的微专业招生简章。
不少考生和家长可能会好奇,西南大学开设的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是什么新型专业吗?这种专业是不是毕业就能当公务员呢?今天就来给大家掰扯一下!
一、微专业产生的背景
近两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23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即将突破1000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招工难现象依然大量存在。由于一些专业设置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使部分大学生面临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那些掌握现代经济发展所需技能和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始终在劳动力市场中占据优势,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二、微专业是什么
微专业与面向高考生招生的专业不同,它是近年来各高校正在探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而言,是在本专业课程学习以外,由学校各院系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以职业能力和素养培养为导向设置的专业,设立微专业并不需要教育部门审批,不能把微专业误读为纳入招生体系的专业。
微专业的目的是通过相对系统和迷你精*课程学习与实践,开阔学生视野,快速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着重解决大学专业设置与新形势新发展下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匹配问题。
三、微专业的特点
1、跨学科:如“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是以历史学、民族学和行政管理学等跨学科为主体的综合知识体系。
2、课程精简:微专业的特色就是“微”,一般课程教学会取其精炼的课程设置,比如西南大学开设的课程,对标的是公务员和行政事业公务人员公开遴选所需核心知识。
3、针对性强:聚焦于某一特定领域或专业技能,并且具备前沿性和实践性。
以下几个方面也需要注意:
招生对象:一般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通常是大二之后才能选,各校要求不一。
学制:通常为半年或1年,学生修满微专业规定学分即完成本微专业学习,由学校统一发放微专业学习证明,但是不能获得专业学位证书。
教学方式: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教学时间主要安排在假期(暑假、寒假、周末)
证书管理:微专业证书会根据学校规定,发放自主设计的微专业证书。
四、微专业和辅修专业的差异
1、微专业并不等同于辅修专业。辅修专业是在主修专业之外,再选择一个专业,学生可以兼修本专业以外的任何一个专业;微专业是在主修专业的基础上,交叉融合多个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技术。
2、专业课程精简。微专业课程与常规辅修专业课程相比,在核心课程上会更加精简,微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在5至10门左右;从课程内容上来看,微专业的课程会更加精简。学校在设置微专业时一般会选择与科技前沿技术领域相关的专业学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连接。
五、开设微专业的高校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微专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高等院校开设的跨学科课程,属于高校类微专业;另一类则是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微专业,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
微专业是高校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之举,同时也为高校提供了一种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各大高校依据自身的资源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对于微专业的设置也有所不同。
近几年,像是北京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都开设了微专业。
北京大学开设的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微专业,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修完该专业的4门课程,共计10个学分,目的是助力有志加入国际组织工作的在校大学生在完成自身专业修读的同时,获得具备进入国际组织工作的能力及应聘的基本条件。
武汉科技大学从21年下半年开始试点微专业,目前设有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智能医学、创新创业管理等5个微专业。
山东大学开设的17个微专业,更是来自该校10所学院,包括生物微电子、多元智能、智慧交通与智能建设等众多专业。
这里我们以西南大学新开的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为例,详细看一下开设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简介:
微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丰富其知识储备,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素养和从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如果大学期间本专业学习有空闲时间,对其他领域感兴趣,或者想拓展自己的技能,微专业是个不错的选择,不管是对深造还是就业还是有所帮助。
欢迎来评论区聊聊你对微专业的看法,还有哪些大学开设了微专业也可以来评论区留言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