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和航海图》
《郑和航海图》共有40幅,载于明茅元仪所著《武备志》第240卷中,原名为“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图”,成图时间在1422—1431年间,是中国地图学史上最早的海图。全图以南京为起点,最远到东非的慢八撒,所收地名达500多个,其中亚非诸国约占300个,是15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记载亚非两洲内容最丰富的地理图籍。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只能截取其中的一部分展示给读者,从中可以看出是以行船者的主观视觉来绘制的,遇山画山,遇岛画岛,很有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味道。(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4月)
1433年第七次下西洋途中
郑和在古里病逝
副将王景弘将庞大的舰队
和郑和的头发、靴帽带回中国
那是一个盛夏的傍晚
远洋船队最后一次驶入江苏太仓刘家湾
宝船将永远停泊在那里
皇帝诏令:
“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令停止”
“各处修造下番海船悉令停止……”
远洋航船从此收起巨帆
28年,7次浩大的远航
辉煌就此宣告结束
在东方千年航海史上
28年不过是一瞬
但却将整个东方航海事业推向瞬间的高峰
02 茫茫大海,如何导航
《郑和航海图》中有四幅图与众不同
一律上北下南
画面中央是一艘海上航行的帆船
四周则绘有星座
并标注着方位、名称、指数等文字内容
这些图都以“某某过洋牵星图”为名
所谓“过洋牵星”,就是古代的天文导航
当一个人位于地球上的不同纬度时
同一星座或者恒星
在地平线上的高度看上去是不同的
由此可以通过观察星辰来确定船只所在的纬度
◎ 过洋牵星
这是《郑和航海图》中的两幅“过洋牵星图”。通过观测星辰在地平线上的高度,来确定船只所在的纬度。图中可看到,用来牵星的星辰, 包括北辰星、灯笼骨星、织女星等,指为高度单位,有学者认为约合今1°34′到1°36′之间。(图自《中华遗产》2019年4月)
沿岸如果有两岸的山形、地物等参考地标
就比较容易辨认,仅靠罗经导航就能航行
而当船只驶入茫茫大洋时
岸上的山川、岛屿难以看清
这时候,天上的星辰就显得尤其重要
要观测星辰的高度,首先要借助“牵星板”
这是一套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木板
以一条绳相贯
使用时,一手持板,手臂向前伸直
眼睛看向方板的上下边缘
将下缘与水平线取平
上边缘与被测的星体重合
然后根据所用之板属于第几指
就能得出星辰离海平面的高度
“指”,即是天体高度的单位
之后,根据所测得的高度数据
再对应“过洋牵星图”上相应星座的标记
就能判定航向和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