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古装剧表现不佳,2018年过半只有零星播出的几部玄幻剧和戏说历史的网剧,而去年因《大军师司马懿》回潮的历史剧又无以为继了。直到日前90集历史剧《霍去病》发布预告片,宣布该剧后期制作过半,预计第三季度播出,再度引燃观众期待。
《霍去病》剧照
对谈记者:金力维对谈嘉宾:张健(影视制作人)这版“豪情壮志”版预告片长近5分钟,开篇就是宏大、壮阔的战争场面,看得人热血沸腾。戈壁沙漠、塞外狼烟,或万马齐喑、旌旗招展;或烽火连城,浮尸遍野;有少年将军,一袭白袍,千里赴敌营;也有边关战士,不畏生死,众志成城……每一帧画面都在宣告,这部《霍去病》里的战争戏不是抠图、不靠特效,时时处处都是玩真格的。不仅战争场面气势宏大,预告片里的台词,也是大开大阖、简洁有力的汉朝古风。张若昀饰演的霍去病一身戎装昭告征战檄文:“匈奴暴逆,擅开兵戈,欺我同袍,霍去病奉大汉天子令,将义兵,行天诛,寇敢持兵杖凌我者,必戮!”一瞬间,故纸堆里的文字鲜活地再现眼前,历史或许无法复刻,但不变的爱国情怀、报国热血却能流传千年。
霍去病17岁上战场,24岁病死,7年戎马生涯里,6击匈奴,横扫大漠,最远直抵今天的俄罗斯贝加尔湖畔。堪称天降奇才,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战神。电视剧《霍去病》也经历了四年创作剧本,一年筹备、一年拍摄,一年制作,“七年磨一剑”。
总制作人张健曾执导《雪豹》让初出茅庐的儿子张若昀一夜成名,又合作了《黑狐》、《新雪豹》两部高收视谍战剧。此后,张若昀离开父亲的庇护,发誓要全凭自己有所作为,三年中他接演的每一部剧都反响不俗,凭借《无心法师》、《麻雀》、《法医秦明》稳扎稳打地走红至一线小生,时下炙手可热。
再度被招至父亲麾下主演霍去病,对张若昀而言既是演技上的严峻考验,也是走出偶像剧套路的一次难得机会。不过,张健既没有把儿子的顾虑看得太重,更不会把《霍去病》的成败押宝在张若昀如今的身价上。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以一流水准制作一部好剧,所有的用心和诚意都是为了拍一部和《亮剑》一样让观众随时想看,随时能看下去,并感到热血豪迈的英雄剧。
有情、有人物、有情节的剧一定会成功记者:《霍去病》这部剧拍了一年多,现在很少有电视剧需要拍这么长时间了。
张健:严格来说九个多月拍摄期,拍得比较辛苦是因为我们全实景拍摄,战争场面全部在银川戈壁拍的,匈奴部分全部拉到内蒙古去拍,当时的战争发生地在贺兰山,所以在贺兰山搭了实景,在宁夏荒漠的明长城专门建了忍冬营。从拍摄气势来看,特别的宏大。拍完一共是98集,预计播出时90集,分上下两部。
记者:您为什么要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拍霍去病呢,年代久远、历史记录少都是很大的障碍?
张健:因为我非常喜欢《亮剑》的气势和民族精神,当时夜里随时打开电视只要看到播《亮剑》我就看,我也做这个行业,自然也希望能拍出这样随时都能看的剧,随时都能唤醒、燃烧观众的热情。但是我觉得《亮剑》已经拍到极致了,一个草根农民如何在战争当中成长为优秀的指挥官,于是我就拍了《雪豹》,变了一种人设,写了一个世家出身的大学生在战争来临时怎么投入到战争中去,义无反顾地拿起枪参加抗战,也是很让人热血沸腾,当时还想是不是可以再拍一个古代的少年英雄。自古英雄出少年,霍去病是真正的英雄,一生没有败过的战神。
真正创作经历了四年多,霍去病史料少我们可以发挥,历史事件都是真实的,我们绝对不篡改,这是原则。但《史记》就这几段字,一战河西,六天消灭匈奴族五个部落,闪电战大胜,怎么打赢的?这里面空间很大;二战河西,打迂回战,这两战都是经典战例,可能在战争史都是鼻祖,我们需要找到逻辑:他是怎么赢的,他有什么样的气势、气魄敢这么打,所以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其实核心就是他怎样成长为一个战神,写的是人,而不是写的事件,事件是事迹,把人物立住了,观众会跟着人走。有情、有人物、有情节的电视剧被电视台封为一类电视剧;第二类有人物、有情节;第三类只有情节;第三类还能接受,连情节都没有就不能要了。所以,有情,有人物,有情节的一定会成功。
记者:您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
张健:我理解的霍去病是一个没有己念、私欲,以国家利益为己任,活得很纯粹的人,他只想把匈奴赶跑,没有别的念想,这辈子我就为这一件事活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而所有战争戏的主题都是反战的,匈奴不应该跟汉族有战争,不应该去侵犯汉人边境,去抢、去烧去*,而是应该和睦相处。我们写了匈奴王子和汉人女子的悲剧爱情,是体现这个层面的东西。
记者:从片花可以感觉到,《霍去病》很追求汉朝的古风和气势,而不是像现在很多IP剧仅仅是将一个人物安置在古代的现代故事。
张健:对,这个是跟制作人的理念有关系,从服装、道具等等一系列我都追求真实感,我们现场有汉学家,有汉服专家,服装设计很到位;我们的兵器册画了两大本,一本是汉代兵器,一本是匈奴兵器,都做过研究,在开机前九个月就开始生产。
记者:但有一个问题是,你会不会担心,这种年代久远的真实感不容易让观众很快投入,产生共情?
张健:一定会戳到观众的,因为这剧里面有很励志的正能量。我绝对不会为了情节拍戏,我肯定是为人物拍戏,写人物的时候自然就格局大了,题材本身也有大情怀。从技术上来说,我们对台词的要求非常简洁,实际上汉代人真正怎么讲话咱们不知道,但我要用简洁让观众感觉到汉代的气势,我们的台词没有大段的一个人说,单场戏的长度不会太长,这样古装质感出来,戏的节奏也快了,我在这上面是专门下功夫研究过的。
用儿子当主演不押他的人气记者:我记得《霍去病》开机的时候正好是张若昀主演的玄幻剧《九州天空城》播完,在这个当口让儿子回来演一个风格严肃的剧,是有身为父亲的一些想法吗?
张健:他演那些戏我不管,《九州天空城》也没看,那种戏不大是我们这种年龄看的,应该是给小孩写的。他刚毕业时我用他拍《黑狐》,后来又演了《新雪豹》,口碑都不错,所以最早构思《霍去病》时就跟他说好了,年龄和他也吻合。这些年他也在成长,《无心法师》、《麻雀》对他来说都是提升的,所以让他来演霍去病我是很放心的。
记者:张若昀一度表示不想跟爸爸拍戏,说一来压力很大,二来不愿意别人说他入行全靠拼爹。
张健:他这么说了吗?我觉得这属于撒娇!真有好角色,跟我拍戏有压力这事会大于角色?大于题材?他在我这儿每次拍戏都很用心,非常用心,有时候特殊原因我们是现场给剧本飞页,他会说你要是昨天晚上给我多好,我会演得更好。有时候我都过了,他非要再来一遍,说拍两个版本让我剪辑时看哪个更好,我觉得好演员应该是这样,较劲、有责任心。
记者:所以您不是一位严父?那您觉得他这次表演有惊喜吗?
张健:我不严,什么都随他,管没用,打小我都不管,就给他讲道理。表演方面他是提高很多,但对我来讲不能算惊喜,因为我觉得他应该这样,应该提高了,再不提高就不对了。
记者:您作为父亲,一个专业制片人,现在怎么评价张若昀?
张健:核心上我觉得他很努力,而且对待事情很认真,很专注,这点其实从年轻人来讲,说起来简单,做到不容易。我们聊天时,我会聊到一些他不懂的东西,有些他可能根本不知道,没法接了,然后他就会看书去,看完书又跟我有的聊了。这样促成了他看了很多书,各式各样的书他都看,以至于到后来,很多我都不知道还得问他,这就说明他走心了。
记者:2016年《霍去病》刚开拍时,张若昀的人气还远不如现在,用他演男主角会有市场风险吗?
张健:我不考虑人气,当时没有这种顾虑,你说那么多新人怎么出来的?还是得靠戏好。
记者:这部剧最后的定位是?去年制作很严谨的《大军师司马懿》一直在强调是古装剧,而非历史剧,也是因为年代久远、史料少的缘故,这方面您怎么考虑?
张健:我在做的时候没怎么想,我觉得这事没有给自己贴标签的。我崇拜霍去病。虽然史料少,但我认为所有霍去病的经历、事件我都做到真实、不篡改了,如果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应该是正片。在人物设置上,当然我们也会虚构一些人,但主要人物都是按照历史走的,这个东西需要真实。
记者:很多人一看到张若昀主演,会直接想到青春呀、偶像呀,这些类似的标签,您会介意吗?
张健:怎么想都行,英雄就是偶像,我就这么理解的。年轻人可以把《霍去病》定位成偶像剧,我同意;中年人把它定位成英雄剧,我同意;你怎么定义怎么贴标签都可以,但是我拍的是我心目中的战神,一个少年英雄,表达了这样一种情怀。我希望《霍去病》老少皆宜。
记者:感觉您不太关注市场上的流行趋势或者说风潮,只想做一些让自己动心的东西。
张健:市场上流行的东西,你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所以还是本着认真的态度做观众需要的东西,因为能打动人的东西才是好东西。从这个角度去看可以,去追,没必要,你发现什么流行再去追真的已经很晚了。
(原标题:照着《亮剑》拍《霍去病》)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金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