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十二种方法,修辞方法口诀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25 00:53:12

通感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例:①宋祁《玉楼春》词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炒'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李渔同时人方中通《续陪》卷四《与张维四》那封信全是驳斥李渔的,虽然没有提名道姓,有一节引了"红杏'闹春'实未之见"等话,接着说:"试举'寺多红叶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之句,谓'烧'字粗俗,红叶非火,不能烧人,可也。然而句中有眼,非一'烧'字,不能形容其红之多,犹之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耳。诗词中有理外之理,岂同时文之理、讲书之理乎?"也并未把那个"理"讲出来。

②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宗璞《紫藤萝瀑布》

解释:本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即从嗅觉(香气)写到了视觉(浅紫色的),把无形的香 气转化为了有形的颜色。

闪闪烁烁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江河《星星变奏曲》

解释:运用通感将听觉(声音)赋予视觉色彩(闪闪烁烁),突出了声音的隐隐约约、时断时续。

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

解释:本句中"千里"与"万里"运用互文手法,即可译为: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 复沓

指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是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等效果。

综合运用

在一个语言片断里,不只一次使用了修辞格,或不只使用了一个修辞格,就叫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情况复杂,形式多样,常见的有

1)兼用:各种修辞格不是用同一标准划分出来的,所以会出现交叉现象,即同一组语句,从一个标准看,属甲辞格;从另一标准看,属乙辞格。如:高大的烟囱伸向天空,仿佛是从地下长出来的,一直要升到白云的深处。(比喻兼夸张)

2)连用:指同一辞格或不同辞格在一段话语中接连运用。a同一辞格连用,如: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将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上班。(拟人连用)b不同辞格连用,如: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连用对偶、比拟和两个比喻)

3)套用:修辞格的套用指一种辞格里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套用是分层次的结合。如:看吧,狂风紧紧抱着一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碎末。(拟人中套着比喻)

分析综合运用的修辞格应注意如下几点:

1)从整体把握,弄清各种辞格之间的相互关系。辞格有主次之分,有隐显之分,应按顺序、分层次地进行分析。

2)分析时,应注意变换分析角度。比如可以从意义方面入手,也可以从形式方面入手;可以着眼于词语,也可以着眼于句式。切不可发现一种辞格而丢掉另外的辞格。

3)识别辞格要反复推敲,可以同不用辞格的或用了其他辞格的表达作比较。对已发现的辞格要及时注明,防止遗忘并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4)分析可运用图解法。如: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比喻 比喻 | | 对偶 |

,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