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达西先生的视角,也让我们得以窥见:简的内在世界,映射到了她的外在表现。
只有内在美好喜悦,才能始终笑靥如花。
身心灵作家张德芬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她们一起去南极旅行的同伴里,有一个女孩总感觉别人不尊重她。
吃饭的时候,如果谁没有认真听她讲话,她就会很受伤,甚至赌气,晚上也不吃了。
后来,连张德芬都感觉,她好像散发着那种气场:你如果没有不尊重她,就好像对不起她似的。
自证预言,看似有点玄学,但却在生活中很多方面可以看到。
你自认为不是读书的料,那即使有时间也不学习也不努力,结果考试一塌糊涂,你自己证明了自己:“果然不是读书的料!”
你觉得别人不尊重你,于是你就格外在意别人的言行,有没有怠慢你。
当你感受到别人的怠慢,你的表情、语气、肢体语言都会表现出不满意,别人就更觉得你不好相处,本能地远离你,你更觉得别人不尊重你了。
于是,你自己成了别人不尊重自己的推手。
你对一个人印象不好,你就会不自觉地挑对方的缺点来看,越看越不顺眼。
就像伊丽莎白看达西先生,即使对方做出了改变,你也认为“或许是偶然”,时间久了两人反目,于是你对这个人印象不好的预言,再次被自己证实。
正向解读,是一种选择
印第安有一个关于两只狼的智慧故事,长老会告诉成长中的孩子们:
“我经常感觉,好像有两只狼在我的内心打架,一只既小气又贪心,另一只则是好礼而慷慨……”
“哪一只会赢呢?”孩子们问。
长老笑着说:“你喂养的那只。”
长老想要告诉人们的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思考方式。
简和伊丽莎白的父母性格并不完美,甚至是有缺陷。
同样的遗传基因和成长环境,但姐妹二人的思维方式却大不同。
夏洛特并不爱柯林斯,却因为财产要和他结婚时,伊丽莎白不仅臭骂柯林斯自高自大、心胸狭窄,还责怪夏洛特头脑糊涂。
她说:“我真正喜爱的人没有几个,器重的人就更少了。
我世面见的越多,就越对人世感到不满!夏洛特的亲事,简直是莫名其妙!任你怎么说,都是莫名其妙!”
性情一向柔顺的简,义正言辞地斥责伊丽莎白:“你可不能抱有这种情绪,那会毁了你的幸福!”
同样的时代、同样的家庭、同样的环境、同样的人际圈子,简见得世面少吗?
她见的世面越多,却越热爱这个世界、越善待世人。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个世界的确是好与坏同在、黑与白共存。
但选择那些正能量的部分,就是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披荆斩棘的哥哥里的李铢衔,在回忆自己身体遭受重大创伤时,依然认为自己“很幸运”。
易立竞问他,这是不是一种自我安慰?李铢衔坚定地说:“可能吧,但我选择这个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