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岭景区里的缆车(万蜜/图)
挂壁公路
抵达山下的营盘村,人多了起来,这里挨着太行山其中一条挂壁公路——昆山挂壁公路。巍巍太行中,和我们此前走过的隧道相比,坚硬山体中的挂壁公路更是人在自然中徒手创造出的奇迹工程。
昆山挂壁公路建于1992年,路口有一位大叔守着,只能通车不能走路,原因是这条挂壁公路七拐八绕,路面太过狭窄,加上有车辆通行,行人进去太危险。没办法,我们只好搭车。在公路出口,司机把我们放下,回望峭壁上那露出来的一个个石洞,不得不感叹这项工程之艰巨。
愚公移山故事中,挡住愚公家门口的大山,除了王屋就是太行。虽然没有移走大山,但如今太行悬崖峭壁上横挂的公路,讲述的不是类似的故事吗?南太行一共有七条挂壁公路,最早修建的在郭亮村,它们都是大山子民努力活着的见证,也和周围的自然风光一起,逐一变成了景区。第四天,我们的路程大多便是穿梭于各个成熟景区之间,一直到了著名的郭亮村。
郭亮村挂壁公路(万蜜/图)
1972年,因苦于出入村庄只能经过峭壁上危险的天梯,郭亮村村长申明凯率领13名村民,在没有任何现代设备的帮助下,一钎一锤,花了5年时间凿出一条约1300米的挂壁公路。离开太行的清晨,我们沿着挂壁公路走出郭亮。公路很宽敞,也被修整得平坦安全。外侧岩壁隔几米就会凿开一扇大窗。窗外壁立千仞,赤红色的岩石提醒我们这段路来之不易。
有路就能改变命运。郭亮村再也不是那个与世隔绝的百米悬崖上的小村庄了,这里游客如织,大巴车停在悬崖下,村里也充斥着客栈饭店。即便附近依然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峭壁,可在游人的簇拥下,险峻的太行少了那种拒人千里的神秘,全然不如前些天行走在大山深处让我震撼。昔日太行村民们在山间穿行的羊肠小道,成了如今徒步爱好者的路。我们的行走,或许也只是在人和太行的依存与博弈中,看到了亦真亦假的荒凉。
昆山挂壁公路(万蜜/图)
徒步结束,那种总想在自然寻找些什么的渴望还在。寻找什么呢?是绽放在荒野无人欣赏的陌生花朵吗,是脚下形态特别却总是被忽视的小草吗,还是站在远方望着我,似乎害怕又渴望亲近的小羊小鹿?想来想去,可能更多是自己吧,那个总是被其他事务打扰,难以关注的自己。走在路上,我总是不自觉惊讶“这是什么”“那叫什么”,多数时候这些问题没有答案。即便知道名字又能如何呢?那不过是给了自然一些人类知晓的符号,丝毫不影响其存在的本质。
而我,依然期待下次与那些不管有没有名字的生灵相遇。
万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