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学界近年的研究发现,1996年10月在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窖藏400尊佛教造像,经考古鉴定,推测造像制作时间可能从北魏跨越至北宋,这些造像特别体现了“曹衣出水”的绘画风格。因此,曹仲达的艺术风格,从绘画在到雕塑,凡是佛教艺术的人物造像,皆奉此为典范!
吴带当风
“吴带当风”是相对于“曹衣出水”的绘画风格,系由唐代画家吴道子所开创。吴道子,字道玄,最擅长画道释人物画,对于描绘佛道、神鬼、花鸟、山水、车舆、器丈、房屋、桥梁等无一不精通。
吳道子 维摩经变图 局部
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一《论吴生设色》提及:“尝观(吴道子)所画墙壁卷轴,落笔雄劲而敷彩简淡;或有墙壁间设色重处,多是后人装饰。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
而后,郭若虚又评吴道子画道释人物画风格,他认为:“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按文献记载,吴道子描绘佛像衣饰风格是以“兰叶描”绘成,这种笔力刚劲、气势磅礡的绘画特色,类似草书的运行笔法,大大提升了人物袍袖飘带动感的状态,使人物呈现出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后人将其绘画风格与张僧繇并称“疏体”。
吴道子的画风总结了前人画佛风格的基础,并加以改良发展,在唐代曾受时人关注,并对佛教艺术发展起到较大的作用。他作画常以焦墨钩线,再以淡彩设色,世人称其画风为“吴家样”,又称“吴装”。
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曾评论吴道子画风:“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树不言图,亦恨无墨。”
苏轼在《苏坡集》前集卷二十三《书吴道子画后》中也为吴道子画风作评论,他指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有余,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
吴道子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因而后世尊称他为画圣,并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爷。虽然其存世作品不多,但今天我们仍可在敦煌莫高窟的盛唐经变画中窥见其作品。另外,在山西高平开化寺的大雄宝殿壁画,以及苏州瑞光寺塔出土木函上的“四天王像”也可加以体会。
吴道子传世作品不多,较为著名的作品有《送子天王图》、《八十七神仙卷》,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