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汉王朝犹如受伤的猛虎,它舔舐着伤口,紧紧地盯着那个繁荣的匈奴王庭。
景帝的卧薪尝胆景帝登基之后,一面继续维持和亲的政策,一面积极地整顿内政。
他延续汉文帝无为而治的仁政,为了安顿民生,继续轻徭薄赋,为此他还在即位之初,就下令将田租直接减掉了一半,从此,这一新的田租税率成为西汉定制。
同时他还很节省,极少兴建宫殿楼阁。他任用晁错,实行削藩,然后平定七国之乱,令以后的诸王都不得治理人民,废除了他们的官位,至此诸侯王不再有行政权和司法特权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待内政稳固后,他便开始布局应对匈奴之事。
而面对匈奴的*扰景帝也没有组织大规模的反攻,而是以大局为重,更加注重防御。
为缩小与匈奴之间的差距,景帝广设养马场,将养马的范围扩展到西边和北边,鼓励那里的民众饲养马匹。
其繁荣时,光是官家的马匹就达到了四十万匹,到此汉王朝才算拥有了对抗匈奴的底气。
与此同时,他还重用文翁,创办了第一所官办学校,同时也是成都石室中学的前身,至今都未迁址非常罕见。
而且他也十分注重思想解放,虽以“黄老之学”为主,但也允许儒学及其它流派的发展。为后来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供了条件。
不过,可惜的是,他筹划一生,却未能亲自征讨匈奴。
武帝登基复仇景帝死后,年仅十六岁的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武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一面继续维持和亲的政策,另一面则积极巩固中央集权、大力发展经济、统一思想,为以后的征战做好准备。
凭借历代君主的积累,武帝决定加强与西域诸国的联系,他从投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匈奴单于曾经把月氏王的人头当酒杯使,月氏也因此在不断地寻找报复的机会。
这件事让武帝嗅到机会,他大胆地派出张骞出使月氏,要联合月氏一起攻击匈奴。张骞也不负众望,历时十三年后成功回返。
这一次的回归,双方虽然没有结盟,但这也让汉武帝对西域的地理、民风民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进而为汉王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提供了无比宝贵的资料,更令汉武帝对西域和匈奴的情况有了全新的认识。
同时,张骞还向武帝提出了“断匈奴右臂”的策略。简单来讲,就是要像当年周对商那样,联合其敌人,拉拢其盟友,最后使其孤立无援,再实施军事打击给予致命一击。
而要联合的主要目标,便是匈奴的敌人——乌孙。
但要联合乌孙,其首要目标便是要拿下河西走廊。为此,汉武帝曾与张骞多次讨论。而张骞以自己多年的经验分析,对河西走廊的形势做出了这样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