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顺口溜,三国演义顺口溜视频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29 12:02:25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我们学会说话,只需要一两年,但学会闭嘴,却需要一生的时间。

杨修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善于洞察人心,总能窥测出曹操的内心想法。

有一次,塞北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尝过后,在盖上写了一个“合”字。

杨修看到后,笑道:“‘合’字拆开就是‘人一口’,曹公是让我们一人尝一口啊!”

于是便和众人“一人一口”地把这一盒酥给吃光了。

杨修的锋芒外露,让曹操很生气,但曹操是谁啊?

那是出了名的腹黑,即使他在看不惯杨修,也不能随随便便*人,而是要找个由头。

不久之后,杨修便亲自把这个“由头”送到了曹操的面前。

建安24年,曹操与刘备对峙于汉中,形势对曹军颇为不利。

一天夜里,夏侯惇向曹操禀请夜间口令。

正在吃鸡肋的曹操有感而发,随口说了“鸡肋”二字作为口令,杨修得知后,便命手下收拾行囊,准备回家。

夏侯惇见状大惊,连忙向杨修询问缘由,杨修笑着解释说:

“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公这是要班师回朝了。”

只这一句话,便给了曹操*杨修的理由,曹操给出的罪名是“漏泄言教,交关诸侯”。

就这样,向来以“才智”自诩的杨修身首异处了。

相比于杨修的祸从口出,贾诩就深谙“没事少说话”的道理。

作为三国中少有的得以善终的谋士,“少说话,多装傻”是贾诩的生存法则。

曹操晚年时,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摇摆不定,于是便向贾诩询问意见。

曹操问了多次,但贾诩却迟迟没有给他答复。

有一天,曹操就问贾诩说:“与卿言而不答,何也?”

贾诩回答道:“臣一直都在思考,来不及回答您啊。”

曹操又问:“那你想到了什么呢?”

贾诩这才说道:“我在想袁绍父子和刘表父子的事情呢。”

这袁绍和刘表,都是因为没有立嫡长子为继承人,最后导致诸子相争,家业败尽。

贾诩此言,借古喻今,旁敲侧击,既保全了自己,又回答了曹操的问题,当真是两全其美。

《菜根谭》有言:“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

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和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

多听,是成熟的表现;少说,是聪明的选择;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多做事,少犯错。

世界是嘈杂的,红尘是纷扰的,学会闭嘴,不但能够远离灾祸,也会让你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天地。

说话是一种本能,慎言则是一种修行。

因为每一句话中,都藏着一个人的修养。

三国演义顺口溜,三国演义顺口溜视频(5)

三国演义顺口溜,三国演义顺口溜视频(6)

培根说:“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客厅,病弱的身体是灵魂的监狱。”

没有了健康,纵然是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没有用武之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据史*载,青年时期的诸葛亮,身高一米八,“容貌甚伟”,妥妥一个健壮的山东大汉。

但就是这样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后来却因为健康问题导致“壮志难酬”。

刘备死后,蜀汉的所有重担都压在了诸葛亮身上。

诸葛亮的后半生,几乎都是在行军中度过的,不曾有一日清闲,说是“工作起来不要命”也不为过。

为了平定南蛮叛乱,他曾“五日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风餐露宿,心力交瘁,健康也因此受到了严重损害。

后来,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几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比如听闻勇将张苞去世时,诸葛亮不禁悲从中来,口吐鲜血,还因此卧床不起,不能理事。

后来关兴病亡时,诸葛亮又放声大哭,以致昏厥过去,半天才苏醒过来。

这一次次的昏厥、吐血,都是身体在向他发出“危险”的警告,可遗憾的是,诸葛亮并没将这些病症放在心上,他依旧为蜀汉燃烧着自己。

他六出祁山,事必躬亲,内心焦虑,导致健康每况愈下,最终落得个“秋风五丈原”悲壮结局。

假使上天赐予他更长的岁月,也许这天下又会是另一番景象吧。

从梦幻开局,到悲壮收场,诸葛亮的一生实在让人感叹: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人生是场马拉松,上半程遥遥领先未必赢,下半程第一个撞线才是真正的胜利。

做人万不能为了一时之利,而牺牲长久的健康。

要知道,人这一辈子,除了健康,都是浮云。

三国演义顺口溜,三国演义顺口溜视频(7)

三国演义顺口溜,三国演义顺口溜视频(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