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主要内容,红与黑主要内容和启示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30 21:33:08

《红与黑》

红与黑主要内容,红与黑主要内容和启示(1)

《红与黑》

——司汤达

红与黑主要内容,红与黑主要内容和启示(2)

人物介绍

于连

于连出身于木匠家庭,地位低下,常受人歧视,即使在家里也经常受到父亲和哥哥的打骂。但由于他从小就跟随一位外科医生,在他那里,于连学到很多知识,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智慧,同时受到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精神的影响,确立了自己的平民反抗意识与平等意识。而他生活的年代却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这是一个一切都由地位和财富决定的年代因此社会地位低下的他决心出人头地,跻身上流社会。可以说他是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奋斗一者的典型。

于连形象的最大魅力就在于他的矛盾性,是典型的圆形人物,具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既反映了法国当时同阶级的人物的共性,又带有自己鲜明生动的个性。他的性格复杂、矛盾,有一切人共有的两面性,体现人性的光辉,但有一个性格轴心即确立自我,可谓是具有典型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效果。他的性格呈现出四组矛盾的方面,体现人的内心深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特征,具有丰富多彩的生命内涵。而这个形象也有其真实性,代表了法国及全人类的特征,含有深刻的历史意蕴。

德·瑞那夫人

德·瑞那夫人十六岁就嫁给了庸俗猥琐的德·瑞那先生,每当她向丈夫诉说冷暖病痛时,她丈夫总以粗鲁的笑声作为回答,因为在他看来“女人这个机器,老是有东西需要修补。”这种态度常使夫人感到憎恨。于连的出现唤醒了德。瑞那夫人心底的情爱的本能。于连俊秀的外貌吸引着她,于连的知识、温柔打动着她,心中充满了少女般的狂热的情感。在她眼里没有世俗的出身、门第、血统,她眼中的于连“又高贵又傲慢的心灵里有着迷人心魂的光辉”,终于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情感,投入热恋中。她忽而担心于连不爱自己;忽而为宗教观念所束缚,怀疑自己的行为;忽而又想收买身边的女仆,不让别人发现自己的秘密,永远保持这份属于自己的天地。

玛特尔

玛特尔小姐有着高贵的社会地位,性格上单纯、热烈、反叛。玛特尔对生活的追求更多地表现出执着和义无返顾。她的压力不是来自已的偷情,而是社会地位的悬殊。尽管于连出身低微,但她喜欢于连的傲慢,平民青年的才干、机敏、野心,以及他身上流露出的不可抑制的丹东精神,捣毁了玛特尔小姐的傲慢心理。玛特尔小姐久困于上流社会,名和利对她已没有吸引力,于连的出现使她感到欣喜,她希望得到的是畅饮生活畅饮爱情。因此在她身上没有有意的阿谀奉承,违心的溜须拍马,在爱情追求过程中没有恐惧和担心,有的是兴奋、热情、快乐。玛特尔对生活爱情的追求和渴望是一个人人性的正常要求,无论是父母的反对还是教会的检举揭发信,都不能改变她的执着。甚至愿意抛弃自己的贵族地位、金钱,与于连私奔。玛特尔以其特有的固执、傲慢坚持自己的追求。

红与黑主要内容,红与黑主要内容和启示(3)

创作背景

近代欧洲社会在思想上回归古希腊审美观思潮的力量强大,在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和文艺复兴之后,人们都向往古希腊那种阳光明媚的生活。也就是那种重视现世享受,重视享乐的精神生活。温克尔曼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变得伟大,如果可能的话,伟大得无可比拟的唯一方式,就是模仿古代人。”而歌德在浮士德中极力将理性主义和古希腊的这种感性主义结合在一起,诞下浮士德和海伦新生的儿子“欧福良”这个人物,以及欧福良这个人物的消逝,无疑是希望把近代科学理性和古希腊审美的感性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完美的审美观念。这正是看到单纯的理性科学和感性审美都无法满足当时人们需要的结果。

红与黑主要内容,红与黑主要内容和启示(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