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摘 要
本文从自我视角出发,感叹在当今社会,觥筹交错、灯红酒绿的幕布下蜷缩着一颗颗疲惫的、失去活力的心灵。《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有助于帮助我们重拾对生活的惊奇感,培养充满乐观的想象力精神。本文主要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截取了书中的部分片断。
02
杂 谈
不知从何时起,我似乎对生活丧失了热情。每天总是被忙碌的课业填满,即使是闲暇之余,也只是把手机拨来拨去,甚至手机在我这里也失宠了。没有事做的日子真是百无聊赖。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呢?
当我以为,我这颗心已尘封在繁华的都市中和熙攘的人群中时,来自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的“绿山墙的安妮”带着她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把我几乎死寂的心唤醒。因为她,我时而流泪,时而发笑,我亦渴望见到她口中的“闪光之湖”“树神的水泡”。因为她,我竟萌发出在郊外野餐的想法。毕竟,怎能辜负这春日的光景呵!
也许,当我们丧失对生活、对自然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时,应该拾起这本《绿山墙的安妮》,为心灵拂尘。
03
主要内容
在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上,一对上了年纪的兄妹马修和马瑞拉本想收养一个男孩分担家务,却鬼使神差地收养了一个红头发、满脸雀斑时而调皮捣蛋的11岁女孩——安妮。她喋喋不休,极富想象力,瘦小的身躯下住着一个灵动、富有生命力的灵魂。在静谧的绿山墙农舍的五年间,这个小精灵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闭塞的农舍乡村。安妮的生命热情融化了一切敌意的坚冰,给绿山墙和整个村庄带来了欢快的春意。
04
内容节选
“你从来没有把事情想象成和现实的情况不一样?”安妮睁大着双眼问道。
“没有。”
“哦!”安妮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哦,卡思——马瑞拉,你错过了很多!”
“安妮,你对事情的期望太高了,”马瑞拉叹了一口气说,“我真担心这会给你的一生带来太多的失望。”
“噢,马瑞拉,期望也可以得到一半的快乐。”安妮大声说道,“你也许得不到那个东西;但是什么也阻止不了你期望它们时所产生的快乐。林德太太说:‘一生无求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不会失望。’可我觉得一生无求比失望更糟糕。”
安妮飞快地奔下了山谷,跑过“树神的水泡”,沿着云杉小路向果园坡跑去,她去请戴安娜来喝茶。于是,在马瑞拉刚刚驾车离开前往卡莫迪,戴安娜便来了。她穿的裙子仅次于她最好的那套,而脸上的神情俨然就是一副受邀赴茶会应有的表情。
平时,她一般不敲门就直接跑进厨房;而现在她一本正经地敲了敲前门。而安妮也穿着仅次于她最好的那套裙子,同样一本正经地打开了门。
两个小女孩严肃地握了握手,就好像她们以前从来没见过面似的。直到戴安娜被领进东山墙脱下帽子,然后在起居室端端正正坐了十分钟后,这种不自然的严肃态度才结束。
“你母亲身体如何?”安妮礼貌地询问道,就好像她早上并没有看见巴里太太精神矍铄地在摘苹果。
“她很好,谢谢。我想卡思伯特先生今天下午要将土豆运上‘百合沙滩’号吧,是吗?”戴安娜问道,其实那天上午她就是坐马修的运货马车到哈蒙·安德鲁斯先生家去的。
“是的。今年我们的土豆收成很好。我希望你父亲的土豆也有很好的收成。”
当马瑞拉小心翼翼地走在湿漉漉的小路上,她想到了回家的时候会看到熊熊升起的柴火,已经摆好茶点的桌子,而不会像安妮来绿山墙之前那样,开完救助会后只能面对冷冷的一切,聊以自慰。想到这个,她感觉非常满意。
“你们看见那些女士戴的钻石了吗?”简单叹息道,“它们简直令人眼花缭乱。姑娘们,你们难道不喜欢变得富有吗?”
“我们已经很富有了。”安妮坚定地说道,“你看,我们度过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十六年,我们像女王一样快乐,而且我们或多或少地都有些想象力。姑娘们,看那大海——一片银白,看不见一点阴影。如果我们有了几百万,有了无数串的钻石,我们就再也无法享受它的可爱了。就算你能,你恐怕也不愿意变成那些女人中的任何一个。你愿意变成那个白花边女孩吗,一辈子都长着那副尖酸刻薄的模样,好像生下来就不把这世界放在眼里似的?还是想成为那个粉色女士,虽然她很和蔼友好,但是却那么胖,那么矮,看上去一点儿体形也没有?或者是想变成埃文斯太太,眼睛里总带着股悲伤愁苦的神情?她有些时候一定过得非常不快乐,才会有那样的眼神。你知道你自己不会愿意的,简·安德鲁斯!”
“我不知道——不完全知道。”简怀疑地说,“我觉得钻石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安慰。”
“好了,除了我自己,我可不想成为其他任何人,就算这辈子都没钻石来安慰我也没关系。”安妮宣称道,“戴着我的那串珍珠项链,做绿山墙的安妮,我就已经非常满足了。我知道那串珍珠上积聚的马修给我的爱绝不少于粉色太太对她宝石的爱。”
通常情况下,《绿山墙的安妮》被划为儿童读物,但我认为它更像是送给成人的礼物。它促使我们反省自己的人生。在今日这个崇拜财富的时代,我们该自问,我们是否丢失了那些最重要的财富,例如对生活的惊奇感,使生活焕发诗意的想象力,源自感激生命的善良,等等。
参考文献:
[1]周国平.生命中不能错过什么
[2]露西·莫德·蒙哥马利,郭萍萍译.绿山墙的安妮[M].江苏:译林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