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小说简介,三体作者刘慈欣简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02 01:50:30

图片来源:《生化危机1》

“琴弦”应用的技术是“纳米飞刃”,来自《三体》主人公之一汪淼的研究,是一种纳米级材料。

纳米是一种长度的度量单位,1 纳米等于 10 的负 9 次方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 6 万分之一左右,而纳米材料是纳米级结构材料的简称,这种材料的结构单元尺寸介于 1 纳米~100 纳米范围之间。

这个尺度已经微观到了原子、分子级别,许多物质在这种级别上都会呈现出与宏观状态时十分不同的性质,这与组成物质的原子的排列结构有关。

宏观状态时,某些物质的原子排列很不规则,但如果在纳米尺度下将原子按照某些规律整齐排列,就能产生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磁性增大、韧性变强、导电性质更好等等。

三体小说简介,三体作者刘慈欣简历(5)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那么,现实中有类似于“纳米飞刃”的材料吗?

根据小说设定,这种材料需要至少满足几个特性:直径极细,强度和韧性极大。

其实,现在还真有一种纳米材料符合这几点,它就是碳纳米管

由于特殊的结构,它虽然十分纤细,却拥有极高的强度和韧性,是时下热门的“未来纤维”。

不过,真想靠碳纳米管去切割轮船,还得解决许多科学难题,想得到真正的“纳米飞刃”,尚需继续探索。

04

“智子”的通讯速度难道能超越光速?

《三体》中有一个很特殊的“人物”——“智子”,它是三体人派出的一种智能体,能够干扰地球上的科学实验、展现神秘现象扰乱科学家心神、还能监控整个人类社会。

而最神奇的是,虽然地球和三体星系相距 4 光年,“智子”竟能与母星实时通讯,这是如何做到的?

原作中提到,这是利用量子的特殊性质达成的,这很可能是指“量子纠缠效应”

量子纠缠是微观尺度下的一种特殊现象。

当有两个或一群粒子彼此相互作用后,会产生一种集体特性,这就叫量子纠缠。

神奇的是,如果将这种纠缠着的粒子分开,无论它们相隔多远,都还保持这个性质。

三体小说简介,三体作者刘慈欣简历(6)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假设有两个粒子曾处于纠缠态,再被分开到宇宙两端,它们会呈现出一种心有灵犀般的状态,当宇宙那头的粒子决定向左转时,宇宙这头的粒子就会瞬间决定向右转。

哪怕隔着整个宇宙,两者都能立刻了解到彼此心意,好像它们之间通讯的速度超越光速。

因为这种变化是瞬时发生的,很多人认为这种瞬时作用可以用来革新通讯技术。

不过实际上,信息传播是需要载体的,而量子纠缠之间不存在能传播信息的载体。

所以目前为止量子纠缠无法用于通讯技术。“智子”的瞬时通讯,在现实中很难发生。

05

这个飞船用到的技术,现在有了吗?

《三体》中有一位人气很高的角色:太空军指挥官章北海。

面对三体人的威胁,他认为应该研发“无工质飞船”带领人类逃往太空。

这种飞船利用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可控核聚变技术。

核聚变是一种核反应,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两个质量小的原子的原子核互相吸引,碰撞到一起,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巨大的能量释放。

比如我们已经熟知的氢弹,利用的就是核聚变的原理。

三体小说简介,三体作者刘慈欣简历(7)

3D渲染核聚变反应堆。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而章北海心心念念的飞船所应用的技术更高级,它是一种可控核聚变,顾名思义,就是人类能在特定条件下,控制核聚变的速度和规模,使其能量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可控核聚变效益巨大,一直被视为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技术,但其研究十分困难,进展缓慢。

不过,我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去年年末,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装置等离子体电流突破 100 万安培(1 兆安),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运行新纪录

可控核聚变技术虽然仍是一个梦想,但已经不那么遥远。

也许应用了该技术、能让人类得以跨越星际的飞船,在我们有生之年就可见到。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知识点,三体还涉及了许多科学乃至社会学知识:

如涉及到使用强相互作用力材料的“水滴”

与脑科学相关的“思想钢印”,可能参考了社会学巨著《利维坦》的“黑暗森林”理论等等。

这些内容有些存在错误,有些则十分巧妙。

其实哪怕不了解这些,也不耽误看《三体》。人类目前掌握的知识有限,但人特有的想象力却至于无穷。这也许正是科幻故事最大的魅力:只需片刻,它即可将我们带往前人未至之境。

参考文献:

[1]https://scienceexchange.caltech.edu/topics/quantum-science-explained/entanglement

[2]https://www.nanowerk.com/nanotechnology/introduction/introduction_to_nanotechnology_22.php

[3]http://www.news.cn/tech/2022-10/21/c_1129074076.htm

[4]https://www.sciencealert.com/what-is-nuclear-fusion

作者:王江山 科技史博士

审核:王扬宗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