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数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同时又处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因此自古以来便常发生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然而,这一场场发生的自然灾害并没有压倒中国人民的脊梁,反而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和多难兴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哪些灾难中的救援,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的速度?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请各位帮忙“长按2秒点赞按钮”来个强烈点赞。并且“关注”一下,以后常来,不迷路。
(今日唐山)
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在东经118.1度、北纬39.6度的位置上,也就是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一带突然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仅仅过了23秒钟的时间,昔日里华北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便在顷刻间化为了废墟。
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遇到的一次为数不多的高烈度地震。据百度百科记载,当时距离唐山177公里的北京震感尤为强烈——天安门城楼的梁柱在震动下发出“嘎嘎”的响声。而从渤海湾,到内蒙古、宁夏,从黑龙江以南到扬子江以北的居民,同样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感: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能够让祖国的大江南北都能感受到?一时间,人们对此充满了惊恐的疑问。
(唐山大地震)
在各地感受到强烈震感后,中国各地的国家地震局、通信单位都开始寻找其了震源的位置,最终在当日清晨6时,电信局发出报告:全国各地通讯正常,唯有唐山地区通信中断,没有回应。后经多次核实,国家最终确定:发生地震的地方,就在唐山!而地震的级别则是里氏7.8级——即使是放在世界来看,唐山大地震的破坏力和地震级别,都不是小数。外加地震发生在深夜,因此当时城市内的居民多数都在熟睡,未能及时反应避灾,而这也加大了后续抗震救灾的难度。据197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此次地震中共有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
但是,在复杂和艰巨的环境条件下,中国人民还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地开展抗震救灾活动。震后第10天,国务院就派出工作组进行重建唐山的规划。1978年2月,国务院下达了唐山重建的文件。1979年,唐山市的大规模恢复建设全面展开,来自全国的十万建设大军五十三个援建单位云集唐山。国家建委、国务院唐山地震救灾重建指挥部发起了“学邯二”运动。
据统计,参加抗震救灾的邯郸市第二建筑公司2800多职工仅占唐山重建的建筑大军的五十分之一,参加建设了24号小区(此为震后第一个居民住宅小区),25号小区,49、51、52号小区,大庆10号小区,唐山抗震纪念馆,西南交大唐山分校,唐山冷库等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占唐山市恢复建设初期总规划的十分之一,创造了“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及单方造价包干”等科学管理体制,为建筑行业提高企业综合效益闯出了一条新路,工程优良率95%。而这仅仅是唐山大地震后,我国抗震救灾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