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次世界大战之后,当今世界一共发生过两场持续数年之久的高烈度战争,这两场战争分别是发生在东南亚的越南战争和发生在中东地区的两伊战争。而且十分有趣的是,这两场战争的直接参与者,伊拉克和越南都先后以“世界第三大军事强国”自称。
两伊战争
公元1980年9月,在越南战争结束后的第5年,位于中东地区的伊拉克和伊朗爆发了战争,在被称为火药桶的中东地区发生战争,并不奇怪,但是,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战争的当事人都没有想到,这场战争居然持续了整整8年之久,直到1988年8月20号,两败俱伤的伊朗和伊拉克才结束了这场两败俱伤的战争。
这场战争使得中东两大石油出产国遭遇了重创,无数平民百姓家破人亡,两个国家的经济更是遭遇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那么,为什么伊拉克和伊朗会爆发战争呢?两伊战争的起因究竟是什么?
第一,是国际纷争的老问题——领土争端。领土争端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矛盾乃至战争爆发的焦点原因,两伊战争自然也不例外。作为中东地区的大国,伊拉克和伊朗有着漫长的边境线,如此漫长的边境线和历史形成的边界纷争,成为两国矛盾的焦点。
中东地区
伊拉克独立之后,伊朗和伊拉克的分界线划分一直有着不小的纷争,尤其是对于阿拉伯河界限的划分,分歧更是极为严重。阿拉伯界河长约一百公里,原来的划分方式是:伊朗一侧潜水线为边界,河流的主权属于伊拉克,不过,双方都拥有自由航行权。
但是,这一情况在1937年发生了变化,根据1914年双方划界委员会会谈纪要和1937年边界条约共同规定,伊拉克和伊朗双方同意霍拉姆沙赫尔和阿巴丹两段约11公里长的界线,以该河的深水线为界。也就是说,两国的边界线,从伊朗的潜水侧移到了深水段。
也倚仗于此,伊朗提出了这条界河应该按照国际惯例,全部以河流主航道中心为界的要求,对此,很明显吃亏的伊拉克自然毫不意外地拒绝了。但是,此时两国虽有边界矛盾,却远未到达战争的地步。1975年3月,在同属阿拉伯国家的阿尔及利亚的调解之下,尚是世俗国家的伊朗和伊拉克签订了《阿尔及尔协议》。
两伊战争
根据《阿尔及尔协议》规定,伊拉克承认了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划定为两河两国界河,但是,伊朗也需要归还扎因高斯等4个地区约300平方公里的伊拉克领土。因为,这4块地区历史上一直属于伊拉克的领土。与此同时,伊朗也必须承诺不再支持伊拉克库尔德人的反政府武装。
可以说,《阿尔及尔协议》对于改善两国的关系是十分有利的,也是很明显的双赢协议。然而,条约完成后,签订该条约的伊朗前国王巴列维却开始反悔,他迟迟没有按照协议的规定,将答应给伊拉克的300平方公里领土还给伊拉克。
此时,伊拉克一方具体负责签订条约、尚未上台成为总统的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萨达姆自然极为不满,他开始将此协议视为伊拉克的奇耻大辱,伊朗背约的行径,也为两国最终矛盾爆发,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