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
第二,则是由于宗教的原因。众所周知,中东地区是伊斯兰国度,而伊斯兰主要分为两个教派,分别为占据多数的逊尼派穆斯林和人数较少的什叶派穆斯林,而伊朗正是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的国家。
伊拉克则比较特殊,虽然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占据了国家的多数:60%的伊拉克人属于什叶派穆斯林,但是,长期在伊拉克掌权的却是逊尼派穆斯林。包括后来成为伊拉克总统的萨达姆,也是逊尼派穆斯林。
宗教派别的不同和纷争也成为两国矛盾的焦点,尤其是当1979年伊朗发生内乱,伊朗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上台之后,不断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更屡屡挑起伊拉克境内什叶派穆斯林的情绪,这进一步加剧了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的矛盾。
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
第三,则由于萨达姆和霍梅尼之间的矛盾。1979年在中东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年份,这一年,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上台成为伊拉克的大独裁者,而与此同时,伊朗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也将伊朗国王巴列维赶下了台,并建立了一个以什叶派高级教士集团为核心的、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
这两个在本国都具有一言九鼎权力的政治人物,却有着很深的矛盾。而且,萨达姆与霍梅尼之间的矛盾绝不是在此时才发生的,早在霍梅尼上台之前,作为伊朗什叶派宗教领袖,由于受到伊朗国王巴列维的迫害,霍梅尼被迫离开伊朗在各地传教,而霍梅尼长期待在的地方,则是伊拉克的纳贾夫。
但是,在1978年在伊朗发生内乱时,伊拉克明确表示了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而不是流亡伊拉克的霍梅尼,为了表示支持巴列维,伊拉克甚至将霍梅尼驱逐出境,霍梅尼因此被迫流亡法国。
霍梅尼
伊拉克的这一态度自然令霍梅尼极为不满,他发誓要复仇。也因此,在萨达姆上台之后,霍梅尼将萨达姆称之为“魔鬼”,号召伊拉克居民起来推翻萨达姆政权。霍梅尼这一行径,自然也令年轻气盛、雄心勃勃的萨达姆愤怒至极。
第四,则与萨达姆的个人性格有关。萨达姆上台成为总统时年仅42岁,对于一个政治人物而言,萨达姆显然十分年轻,因此,此时的萨达姆不但年轻气盛,而且野心勃勃。在稳固对伊拉克的统治之后,萨达姆下一步的计划,是成为海湾乃至于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霸主。
而且,此时的伊拉克并非毫无底气,众所周知,中东地区属沙漠地带,环境炎热,干旱少雨,许多阿拉伯国家虽然富含丰富的石油,也以土豪著称,但是,水资源却极其匮乏。
伊拉克境内肥沃的两河流域
然而,伊拉克却毫无这个隐忧,伊拉克在中东地区可谓得天独厚:伊拉克不但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储量,同时,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组成的两河流域,使得伊拉克拥有极为丰富的淡水资源和庞大的耕地面积。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伊拉克成为中东国家最为富裕和繁荣的国家。
1979年伊拉克战两伊战争爆发之初,伊拉克仅石油收入就超过350亿美元,而此时的中国,外汇储备仅有可怜的8.4亿美元,从中也可见伊拉克之富。所以,一贯野心勃勃的萨达姆依仗伊拉克的经济优势,开始打造庞大的军队。
两伊战争爆发之初,伊拉克的兵力超过22万,不但海陆空齐全,伊拉克也从世界各列强之中购买了大量先进的武器。在萨达姆看来,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伊拉克军队,可以迅速击败刚刚经历政变、“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伊朗革命卫队。不过事实证明,萨达姆显然过于乐观,也太过低估霍梅尼的伊朗。